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与可画竹
文与可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当时他画的一幅《筼(yún)筜(dānɡ)谷偃竹图》,图中竹不过几尺长罢了,却有高达万尺的气势。他的朋友晁补之写诗称赞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大文学家苏轼也曾说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语“胸有成竹”就是由此而来。
文与可“胸中”的“成竹”从何而来呢?是他天生就会画竹吗?不是。是他
冥(mínɡ)思苦想出来的吗?也不是。原来,文与可家的院子外边有许多竹子,为了画好竹子,他一年四季都站在院边仔细观察竹子的变化。竹子什么时候萌芽、拔节,竹笋、竹叶、竹枝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他都了如指掌。为了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他常常在那一站就是一天,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苏轼曾写诗和他开玩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shè)箨(tuò)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诗的意思是:汉水旁的长竹贱如蓬草,刀斧何曾把竹笋放掉?我料想那清贫而又嘴馋的太守(指文与可),把渭河两旁的千亩竹子都吃进了肚子里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 ——           称赞 ——        仔细 ——
(2)写出文中的成语。
                                                                       
(3)用文中的话来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
                                                                        
                                                                        
(4)文与可画竹,为什么能做到胸有成竹?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为了制服洪水,禹新婚不久,就领着治水大军出发了。
后来,他妻子生下一个儿子。一天,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回家住几天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禹摇摇头,郑重地说:“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以后,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去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传开了,大家治水的劲头更足了。经过13年的努力,禹带领的治水大军终于制服了凶猛的洪水。
1.先填空,再说说你填的数字说明什么。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曾________次路过家门,他都没顾上回家。经过________年的努力,大禹带领的治水大军终于制服了凶猛的洪水。
2.数一数短文有( )节。
3.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例:为了制服洪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禹说了( )句话。请用“______”画出禹说的话。
5.请你用几句话夸一夸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完成练习。
筷子
三千年前,我们中国人就发明了“筷子”。
如今的筷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也是精美的工艺品。小小的筷子,形体修长,有方有圆;筷子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筷子的材料各不相同,竹筷和木筷最常见。
口头填空。
如今的筷子,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以前,人们吃东西都用手抓。传说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筷子”。
现在,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筷子。他们大多生活在东方国家,许多西方人也想学习用筷子吃饭呢!
1.填空。
传说在________千年以前,________人发明了“筷子”。现在全世界每________个人中,就有________个人使用筷子。他们大多生活在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树枝一( )筷子
3.选词填空。
发明发现
三千多年前,中国人( )了筷子。
渔夫( )用树枝吃饭好快啊!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三国时,诸葛亮带领士兵追击敌人,一直追到乌江边。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诸葛亮让士兵站在江里架人桥,可是水流太急,人桥架不成。诸葛亮又让士兵用木筏过河,可是木筏被水冲到礁石上,撞坏了。
诸葛亮发愁了,叫人贴出布告,征求过江的办法。三个小皮匠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
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准备三千张牛皮,他们用牛皮做成许多筏子。牛皮筏子不怕礁石撞,这支军队就坐着牛皮筏子过了江。
1.读读课文,把句子的序号填在( )里。
( )诸葛亮叫人贴出布告,征求过江的办法。
( )乌江挡住了诸葛亮他们的去路。
( )三个小皮匠揭了布告,来见诸葛亮。
( )诸葛亮他们想尽办法,还是过不了江。
( )三个小皮匠用牛皮筏子,帮助诸葛亮他们过了江。
2.判断下列句子。意思相同打“√”,不同打“×”。
木筏被水冲到礁石上。
水把木筏冲到礁石上。
( )
3.口头填空。
三个小皮匠,用三千张牛皮,做了许多牛皮筏子,帮助诸葛亮他们过了河。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完成练习。
走路摇摇摆摆的鸭子
鸭子主要生活在水里,它的身体又宽又平,像小船一样。为了能在水中游得更快,鸭子前三个脚趾之间有蹼,这样的脚就像船桨一样。为了加大推水的力量,脚的位置也长得稍向后了些。
鸭子在陆地上走路时,由于它双脚长得靠后,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身体只好向后仰,所以,走起路来就成了一摇一摆的样子。
口头填空。
1.鸭子的身体又宽又平,像( )一样。
2.鸭子的双脚的位置长得( ),为了( ),身体只好( ),所以走起路来一摇一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