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选择题各2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群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战,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承受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相国从其计,高祖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注】①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②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兵东定三秦引:带领 |
B.汉王数失军遁去数:数落 |
C.何素不与曹参相能能:和睦 |
D.臣死不恨矣恨:遗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何以丞相留守巴蜀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B.①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C.①诸君知猎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
D.①悉以家私佐军,则上心悦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①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⑤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之后,认为萧何诛杀淮阴侯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
D.萧何主动力荐韩信及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
翻译下列课文中的句子
(1)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①图书藏之。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相:辅助 |
B.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 瘼:疾苦 |
C.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引:推荐 |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视:观察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①嫌疑之际,君子所慎②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遣使赴上都告变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住是元初名相安童的孙子。早年在朝廷官袭宿卫长,后虽然得到太子的欣赏, 但他宁可得罪太子,也不愿为其招来祸端。 |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 浩的奏章进谏,使张养浩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
C.右丞相铁木迭儿在朝中打击异己,滥杀大臣。拜住暗中进言,使王毅、高昉得 以保全。张思明因忌恨拜住方正而密谋陷害时, 拜住则不予计较。 |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 |
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
(2)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承乎既久,边备偷情,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鄙王召廷臣问计。埕大言日:“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
胡溲、陈循成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日:“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日:“此议南迁徐埕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因名有贞。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延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帝厚劳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有贞乃修旧堤决口,水患悉平。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八年正月,景帝不豫。石亨、张轨等谋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许彬。彬日:“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亨即夜至有贞家。闻之,大喜。令太监曹吉祥入白太后。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轨诡言备非常,勒兵入大内。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乃升奉天门,有贞等常服谒贺,呼“万岁”。有贞既得志,则思自异于曹、石。亨、吉祥大怨恨,日夜谋构有贞。诏徒有贞金齿为民。亨败,帝从容谓李贤、王翱日:“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时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及闻韩雍征两广有功,乃太息日:“孺子亦应天象邪?”遂放浪山水间,十余年乃卒。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南迁可以纾难纾:解除。 |
B.埕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沮:诋毁。 |
C.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阅:历经。 |
D.勒兵人大内勒:强制。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有贞汲汲进取的一组是
①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②廷臣共举有贞
③躬亲督率,治渠建闸④进左副都御史
⑤有贞既得志⑥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贞忧虑国事,敢于陈明自己的政见。他有感于太平年代,边备懈怠而战事不止的现状,上疏陈说用兵之道,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帝认可。 |
B.徐有贞善于治水,功劳卓著。他亲临一线指挥,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修筑大坝,加固决口,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
C.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结下了仇怨。他们三人曾经联手拥立太上皇复辟,在新朝中,徐有贞与曹、石交恶,他受到曹、石的构陷而迁贬为民。 |
D.徐有贞相信天象昭示人事,以此决定行事。他被释放回家后看到将星在吴,自信可以再次建功立业;后来得知韩雍征讨立功后,放弃了这种追求。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
(2)徐有贞何大罪?为石亨辈所陷耳。其释归田里。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9分,翻译题10分)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恬于进取恬:淡泊 |
B.章累上,不报报:回复 |
C.落翰林学士落:在……之后,落后 |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 )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2)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
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节选自《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晖领凤翔节度领:兼任 |
B.俾以从事俾:使,让 |
C.师次满城 次:驻扎 |
D.士流以此多之多:多疑 |
下列有关内容都直接表现赵延进拳勇有谋的一项是:
①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②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
③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④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
⑤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⑥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
A.②③⑥ | B.①②⑤ | C.①②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2) 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
文言文阅读(19分)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众皆敛手听命。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州濒水可无患濒:靠近 |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属:恰逢 |
C.的发其奸,窜之岭外窜:逃窜 |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团:集合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的心系百姓。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
B.徐的善于宣抚。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
D.徐的能于治乱。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译文:
(2)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