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解释事实或实验现象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 Fe(OH)3↓+ 3H+ |
| B.酸性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2H2O=2I2+4OH- |
| C.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OH- = SiO32-+H2O |
| D.钢铁表面的水膜酸性较强时,水膜中的H+会被还原O2+4H++4e- = 2H2O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2A(g) + B(g)=3C (s) + D(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Fe3+水解
C.25℃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后,c(Mg2+)增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H2多,说明HA的酸性大于HB
已知
,
。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 |
B.两种不溶物的 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 |
C. 比 更难溶于水,所以, 可以转化为![]() |
D.常温下, 若要在 溶液中开始转化为 ,则 的浓度必须不低于![]()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Ⅰ图Ⅱ图Ⅲ图Ⅳ
| A.图Ⅰ表示t℃时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 B.图Ⅱ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C.图Ⅲ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大 |
| D.据图Ⅳ,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12。则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1 mol·L-1 | B.0.017 mol·L-1 | C.0.05 mol·L-1 | D.0.50 mol·L-1 |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当反应进行到10 s末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NH3)=0.1mol·L-1。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10% |
| B.反应进行到10 s末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3 mol·(L·s)-1 |
| C.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2的平衡浓度为0.45 mol/L |
|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压强是起始时压强的0.9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