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漫游。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背诵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                                                         
铸就:                                                         
心潮难已:                                                         
2.仔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5.考考你。
(1) 文中提到的“大地”“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2)读一读,填一填。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月几时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大江东去,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精彩回放。(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 把本段的中心句用“____”画出,再换个说法,使句意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段中,对于山中的“朋友”,在称呼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猜猜淘气的云雀会谈些什么呢?

初读题目时,我以为作者是去山中拜访____________,读了课文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_____________,文章通篇运用了________等修辞方法,充满了童真童趣。

本文作者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
。多年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本文就是他的一篇散文。

课外阅读。
盲人手中的灯

一天,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那是给儿子买的灯。”还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心中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这位盲人晚上出门提一盏灯笼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盲人“心中的明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用“____”画出来。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_____。
A.以人物语言命题B.以人物名称命题 C.以文章中心命题
(2)保罗邀请素不相识的小男孩和小男孩瘫痪的弟弟开车兜风的原因是______。
A.哥哥送新车作为圣诞礼物,他心情好
B.保罗被小男孩纯洁、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性格所感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