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了胡须。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不由得动起来。
1.选择适当的词意。
(1) “咀嚼”( )①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之烂。②比喻反复体会。
(2) “呆”( )①傻,愚蠢。②不灵活,发愣。
2.用横线画出描写骆驼吃草料样子的句子。
3.因为 ,所以我看呆了。
4.从“自己的牙齿也不由得动起来”可以看出“我”虽说觉得骆驼长得 ,却并没有 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 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 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课外阅读。
乡下来的同桌
今天,班上新转来一个瘦小的女孩——李荣。老师安排她和我坐在一起。她土里土气的,我说不上讨厌她,但从心眼里瞧不起她,心想:哼,真土, 是乡下来的,一定很小气。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她特别小气。天气那么热,从没见过她吃过冰棍。身上穿的衣服,始终是那么两件,土里土气的。
可是,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对她的印象。那是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一号召,同学们纷纷说:“我捐,我捐!”我偷着看了李荣一眼,心想,她肯定不会捐,平时连一分都不肯花,还能捐款?
第二天,同学们开始捐款了。有的五毛,有的一元,我捐了两元,心里正美呢。李荣在兜里掏出一个鼓鼓的小手绢,打开手绢咄一沓整齐的毛票,有一角,有五角……老师数了数一共十元。李荣小声说:“这是我平时节省下来的,我是农村长大的,我知道农村的孩子也一样爱读书,我要尽自己的力,帮助他们!”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如今的李荣还是我的同桌,仍旧是那土里土气的衣服,仍旧那样舍不得花钱,可我再也不说她小气了,我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个乡下来的同桌。
(1)为什么“我再也不说她小气了”?
(2)“我”打心眼儿里佩服李荣什么?请选择一个正确的说法。()
①“我”佩服她生活俭仆的品格。
②“我”佩服她无私奉献、生活俭仆的高尚品德。
课内阅读。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1)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2)“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为什么?
(3)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精彩赏析阁。
(1)读一读,写一写。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大胆想象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①这段话点明了________,揭示了中心,_______________才是美好充实的人生。
②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给予”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回眸室。
(1)在圣诞节前夜,保罗用轿车载着小男孩和弟弟经过了哪几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办公室前,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天哪!我希望……”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男孩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保罗感到十分惊讶。你从所填的句子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后来,保罗知道自己又错了,他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外 提 优
成功,等待着你
许多年以前,伦敦住着一个小孩。他自幼贫病交加,无依无靠,饱尝了人生的艰辛。为了糊口,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环境虽苦,志气却不短。早就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他,常常贪婪地伫立在书橱前,不住地摸着衣兜里仅有的几个买面包的先令。为了买书,他不得不挨饿。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他在书店的书橱里发现了一本打开的新书,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直到把打开的两页读完才走。第二天早晨,他又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个书橱前,奇怪,那本书又往后翻了两页!他又一气读完。他是多么想把它买下来呀,可是书价太高了。第三天,奇迹又出现了:又顺序地翻了两页,他又站在那儿读了起来。就这样,那本书每天往后翻开两页,他每天来读,直到把全书读完。这天,书店里一位慈祥的老人抚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从今天起,你可以随时来这个书店,任意翻阅所有的书籍,而不必付钱。”
日月如梭,这个少年后来成了著名的作家和记者。他就是英国一家晚报的主编——本佳敏·法利吉龙。
(1) 读一读,填上关联词语。
①本佳敏·法利吉龙( )要糊口,( )不得不在一家印刷厂做童工。
②环境( )苦,( )本佳敏·法利吉龙的志气却不短。
(2)①写出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佳敏·法利吉龙由一个贫病交加的小童工变成了一个著名记者和作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你最敬佩短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能再说出几个像本佳敏·法利吉龙这样“人穷志不短”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