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同学分别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除灯泡外他们所使用的器材规格均相同,灯泡额定电压可能是“2.2V”、“2.5V”或“3.8V”.
(1)图甲为电路图,图乙已经接了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甲同学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记录了第1组数据,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记录了第2组数据,当把滑片移到端点时小灯泡闪亮一下后熄灭,并记录了第3组数据,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甲同学所用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他在实验过程中滑片的移动方向是 (“从A到B”或“从B到A”).
| 物理量 实验序号 |
电压表 示数 |
电流表 示数 |
小灯亮暗 程序 |
| 1 |
1.3V |
0.16A |
暗 |
| 2 |
2.5V |
0.25A |
正常发光 |
| 3 |
4.5V |
0A |
不发光 |
(3)当乙同学所选用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而滑片恰好在滑动变阻器的中点上,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
,乙同学所选用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功率是 W.
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装置,小华将初温和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水分别装在相同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0.5min测量一次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
加热时间/mi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
|
温度 /℃ |
色拉油 |
20.0 |
20.3 |
20.7 |
21.5 |
23.0 |
25.0 |
27.0 |
29.0 |
31.0 |
|
水 |
20.0 |
20.2 |
20.5 |
21.0 |
22.0 |
32.0 |
24.0 |
25.0 |
26.0 |
|
(1)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是为了使单位时间内色拉油和水 相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使色拉油和水 。

(2)图2中已经画出色拉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开始部分并不是直线,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除色拉油外还有 吸收热量,为尽量减小这种影响,写出一种改进方法: 。
(3)根据上表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当色拉油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 需要的时间短, 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 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两个实验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3)小明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用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这种做法 (正确/错误),理由是 。
|
次数 |
木块大小 |
接触面积S/cm 2 |
摩擦力f/N |
|
1 |
整块 |
150 |
1.5 |
|
2 |
三分之二块 |
100 |
1.0 |
|
3 |
三分之一块 |
50 |
0.6 |
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的活动中,如图(a)所示(电源由四节干电池串联,每节电压恒为 , 灯额定电压为 , 灯额定电压为 。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 、 两灯应选择电阻 (相同 不同)的白炽灯泡,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应比较两灯泡亮暗和 。总结发现:两灯串联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相等,电压越高,相同时间内 越多,灯泡就越亮。
(3)小明为测出 灯的额定电功率,在原电路中串联一只电流表如图(b),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读出甲表示数为 ,乙表示数为 ,电流表示数为 ,当滑片移动阻值最小处时,甲表示数如图(c)所示为 ,小明对电路进行改进,取走 灯和乙表,正确连接电路后,发现还是无法测量 灯的额定功率,小明思考后,在不增加电路元件的情况下又对实验进行改进,顺利完成了实验,他的做法是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图片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
(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物体底面所受压强将逐渐 ;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
(3)比较(b)、(c)两图,可以得出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比较 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
(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 (小于 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