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微道人①生圹记
[明]陈继儒
修微姓王,广陵人,自幼有洁癖、书癖、山水癖。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已奉佛教,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人莫得而狎视也。
尝行灵隐寺门,见白猱坐树端,迫之,展翅疾飞去。包园夜半,有两炬炷射窗缝上,谛视之,虎也,修微挑灯吟自若。
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至于排调品题,颇能压倒一座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如农诉水旱,修微攒眉应之,掷笔出避西子湖,避邓尉山,避广陵。寻获兄,指其父埋骨处,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笥中绮繻环珍,随手立尽矣。
修微饭蔬衣布,绰约类藐姑仙,笔床茶灶,短棹逍遥,类天随子②。谒玉枢于太和,参憨公于庐阜,登高临深,飘忽数千里,智能卫足③,胆可包身,独往独,布帆无恙。既归,出《楚游稿》示余,冰雪净其矫饰,云霞汰其粉泽,抑名山大川之助乎!
修微曰:“自今伊始,请忏从前绮语障,买山湖上,穿容棺之墟,峁屋藤床,长伴老母,岂复问王孙草,刘郎桃,苏小小同心松柏哉?”子曰:“今君才貌两艳,人间所慕,出世之盟,将无太早?”修微曰:“嘻!是何言?孔雀金翠,始春而生,四月而凋,与花萼相衰荣。每欲山栖,必先择葬身之地然后止焉。然禁中缀之以为帚,蛮中采之以为扇,甚有烹而为脯为腊者,色可常保乎?鹦鹉驯扰慧利,洞晓言辞,官家奇爱之。或教诗文,或授佛号,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子叹曰:“常情仕讳归,年讳老,而修微少不讳死,死不讳墓。昔者渊明自祭,乐天自铭,司空图引平时故交,痛饮生圹中。三君子以后,鲜有嗣续高风者,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女史乎?女侠乎?一变至道矣。”
生圹成,诸名士为弹《孔雀经》一卷,供鹦鹉舍利十馀粒,并穴置其诗稿百馀言,眉道人为之记。
注:①微道人:王修微,扬州妓,后为道士,自号草衣。 ②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③卫足:自卫。语出《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读班马、孙吴书间:有时 |
B.见白猱坐树端,迫之迫:靠近 |
C.抑名山大川之助乎抑:或许 |
D.司空图引平时故交引:率领 |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明王修微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刺血写小品经,间读班马、孙吴书 ②其诗词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真相上下
③慕翰墨者辐辏案前 ④才貌两艳,人间所慕
⑤修微达视死生,如昼夜寒暑之序 ⑥或教诗文,或授佛号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②④⑥ | D.①②③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王修微虽然曾经为妓,但是胆识才华胜于众人,又笃信佛教、读史书知兵法,众人都不敢轻慢地看
待她。
B.王修微登高临深、飘忽千里后,看淡了生死,决定隐居于山水之间。作者认为她是受了名山大川的启发。
C、对于王修微给自己营建生圹这一行为,作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王修微与陶渊明、白居易、司空图一样都是达视死生的君子。
D.在刻画人物时,作者笔墨繁简有别:详写王修微过人的胆识才华、对待生死的超脱,略写其尽孝之心、蔑视钱财之意。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岁父见背,致飘落无所依,眉间常有恨色。
(2)仆地哭失声,延僧作水陆道场凡十五日,以荐父灵。
(3)而未免闭于金笼,则韵语又可常恃乎?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相钦重雅:向来 |
B.帝命勒之于馆勒:收藏 |
C.淡然无营营:谋求 |
D.当时荣之荣:认为……是荣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复驾言兮焉求 |
B.王以荔有高尚之志去以六月息者也 |
C.荔乃制碑乃瞻衡宇 |
D.而居止俭素泉涓涓而始流 |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⑵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⑶ 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斜线不得超过6处)
今之所谓至繁,天下之事,关于其中,诉之者多而谒之者众,莫如中书与三司天下之事分于百官而中书听其治要郡县钱币制于转运使而三司受其会计。(选自苏轼《决壅蔽》)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
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
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
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
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按:按照 |
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俟:等候 |
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薄:减轻 |
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夺:改变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
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
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
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
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
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 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
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 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 |
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 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 |
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 |
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
(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3)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①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而竟诛之,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②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注:①擿(tī):揭发。②厕:侧,旁边。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丁凶难,辛苦备尝婴:缠绕、围绕 |
B.诸山越不宾宾:礼貌、礼仪 |
C.渐容人事容:包容 |
D.山越怀附怀附:归顺、依附 |
以下各组句子中,总体上最能表现出黄盖“文治武功”的是()
①学书疏,讲兵事②南破山贼,北走董卓③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④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⑤建策火攻⑥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A.①④⑤ | B.②⑤⑥ | C.③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盖年幼之时便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困苦,早年就失去了祖父,遭遇凶险苦难,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胸怀大志。 |
B.黄盖年轻之际非常关心用兵打仗之事,在日后为东吴孙氏政权效力之时常常披甲上阵,深入惨烈的战场,可谓勇猛之将。 |
C.在山越之地常有叛乱之时,黄盖主动请缨治理山越之地,并最终以严格的治理之举实现了该地的稳定。 |
D.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中箭落水,后被吴军韩当救起,才得以生还。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武锋中郎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
(2)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
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翻译
(1)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2)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