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1,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2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埔,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3、齐威公4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5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6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1)吃酒渣喝淡酒。(2)采伐的木椽,不加雕饰。此指简陋的房屋。(3)吕尚,即姜太公。(4)即齐桓公。(5)指西汉淮阴侯韩信。(6)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舟楫之安 释:放弃 B.岁比不登:丰收
C.稍而新之葺:修补 D.秦人卢敖之所从也遁:逃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福可喜而祸可悲也醉则更相枕
B.人固疑予不乐也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C.余既乐风俗之淳皆出于此乎?
D.背湖山之观,适桑麻之野冰,水为之,寒于水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从杭州调移到胶西,修复了一座残破楼台,他的弟弟苏辙为这座台起名“超然”。
B.苏轼修台游乐,在旧台的基础上略加修理,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
C.本文可以明显地看出苏轼受儒家思想影响仍较深,在政治失意、物质匮乏时,积极向上,没有苦闷、失意之情。
D.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2)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一麋鹿。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助书贾 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

谒:拜见

C.称之不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

陈:陈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将东。

B.

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

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

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②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译。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 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 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 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 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

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 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载

令:美好

B.革带

敝:破旧

C. 藜藿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

匮:缺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辱先人

夫夷 近,则游者众

B.积钱累月 能就

设九宾于廷,臣 敢上璧

C. 有陷于危辱之地

臣死 不避,卮酒安足辞

D.贫穷至 廉耻不顾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 始流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

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4)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②终身未尝为越产

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

⑥沦于市井、降于皂隶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诫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守约轩记

(明)祁顺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 。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无忝于约之义矣。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①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休休,安乐的样子。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薰,一种香草。莸,一种臭草。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B.

C.

D.

(2)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

骈散结合

B.

排比铺陈

C.

正反对比

D.

欲扬先抑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宋若水传

(宋)朱熹

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自幼即知刻苦为学。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 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 。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 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 。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③浮户: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能   

移福建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民用不扰,而物 亦遂   

A.

通达

B.

严厉

C.

舒展

D.

长成

数当时刑赏之缪   

A.

逐一

B.

严厉

C.

清楚

D.

反复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4)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5)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

(6)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