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欲用固体NaOH来配0.5mol/L的NaOH溶液500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1000mL容量瓶 ④500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⑦药匙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2)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 。
(4)在配制过程中,若其它操作均正确,下列操作会引起结果偏高的是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B.未等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
D.定容时俯视标线 |
E、称量时间过长
(12分)(1)为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化学式,取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A置于密闭容器中,再通入一定体积的O2,用电火花引燃,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相关方案如下:(箭头表示气体流向,实验前系统内空气已排除)
试回答(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A的实验式(最简式)是___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气态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质子核磁共振(PMR)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所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每一个结构中的等效氢原子的PMR谱中都给出了相应的峰(信号),谱中峰的强度与结构中的等效氢原子数成正比。现有某有机物,化学式为C6H12。已知该物质可能存在多种结构,a、b、c是其中的三种,请根据下列要求填空:
①a与氢气加成生成2―甲基戊烷,则a的可能结构有___________种。
②b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PMR谱中只有一个信号,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
其命名为:
③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与溴水加成褪色,可萃取溴水中的溴;PMR谱中也只有一个信号,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分) 完成下列空白。
(1)“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下图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则异辛烷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 ___ 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5-二甲基-2,4-己二烯与足量氢气加成:;
②2-甲基-2-丁烯加聚反应_________________
③甲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硝基甲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备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烯烃与溴化氢、水加成时,产物有主次之分,例如:
CH2=CHCH3+HBr → CH3CHBrCH3+CH3CH2CH2Br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A是一种不对称烯烃,与HBr加成时,生成的主要产物为B,且B中仅含有4个碳原子、1个溴原子、1种氢原子。则B的结构简式为 ,A的结构简式为
在短周期元素中,A元素M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C元素与A元素同主族,B元素与A元素位于同一周期,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
(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
(2)C、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其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B的两种氧化物的电子式:、。
(4)比较A元素的氢化物与C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填化学式及“<、>或=”)原因为:。
(9分)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1盐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所示的坐标曲线来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O→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
(2)曲线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3)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加快上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蒸馏水 |
B.改用铝粉 |
C.饱和氯化钠溶液 |
D.浓盐酸 |
E.少量硫酸铜溶液
(12分)(1)将锌片和银片用导线相连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中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溶液中的H+移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材料。
(2)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下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其负极是__________,正极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消耗锌6.5g,则放出气体_______g。
(3)利用下列反应:Fe+2Fe3+=3Fe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给出若干导线和一个小灯泡,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自选):①画出实验装置图;②注明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③标出电子流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