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航海活动,它指的是什么?( 2 分)
(2)图中A所示的航海活动到达什么地方?图中的B航线是由谁开辟的?( 4 分)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航海活动的影响。(6 分)
改革和恰当的政策凋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在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请写出秦朝为抵御匈奴和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经济交流修建的两大工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名称。列举在这次自救运动中创办的两个近代军事工业。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为应对材料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丰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
(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指什么?这一时期在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又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泰安市某中学初三二班同学以"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对中心五千年的发展之路进行了回顾式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进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步骤一:忆辉煌--回顾中国古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1)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西周、秦、元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
(2)旧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下面是一组同学梳理这块知识的表格,请你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发明 |
出现发展 |
影响 |
造纸术 |
西汉早期发明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时期,_______(人物)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
大人促进了类文化的传播 |
印刷术 |
唐朝印制的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
|
指南针 |
战国时期人们制成--,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 |
为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
火药 |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开始传人阿拉伯和欧洲。 |
改变了战争的作战方式 |
步骤二:析沉沦--回顾近代中国遭受的屈辱
材料一
(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结合材料一图中A、C、D三次侵华战争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在这一过程中,B战争爆发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国家?
步骤三:探复兴--回顾中国人为走向复兴进行的探索
材料二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引起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指导思想,它包括哪三项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第二次变化的重要表现,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在十三大上,我国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请简要写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含义。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949年4月23日,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10月1日,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诞生。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光明前途】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8)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9)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力量对比变化导致了哪次战争的爆发?在这场战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什么政治体系?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了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图二反映了在政治上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根据所学指出,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请你归纳出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盟国(美、英、中、苏)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
--选自《波茨坦公告》
材料三……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选自《尼克松回忆录》
(1)材料一中的国家通过哪一改革使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在其强大之后不久发动了哪一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中美等国在哪一战争中结为"盟国"?哪一文件的签署成为其结盟的标志性事件?
(3)在材料三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一年,哪位日本首相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