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口挂着一幅画,它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天边。
这幅画很大很美。太阳、月亮相互辉映,云彩、海鸥相伴飞翔,春夏秋冬五彩缤纷。
这幅画天天在变。变得新,变得奇,变得像仙境一样美丽。
岛上人都是画家,他们用双手和智慧画出了这美丽的画卷;岛上人又都是画中人,他们幸福地生活在画中。
当我拎着篮子赶潮,当我捧着贝壳在松软的沙滩上奔跑,当我追逐着浪花嬉戏,当我乘着小船儿在波浪上跳舞,我也就在画中了。
这幅画,我永远也看不够。
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为这幅画再添朝霞般的色彩。
我相信,这幅画会越来越美。
(1)比一比,再组词。
沙(  )     波(  )    拎(   )
抄(  )     坡(  )    铃(   )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共有       段话。
②这幅画中画了                          ,还有       
(3)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快抄下来吧。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散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阅读。(16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节选)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在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2分)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2分)
①(面目)凶恶。( )
②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
(3)填空。(4分)
“但是”在文中是一个( )词,起( )的作用。
(4)“这一切”指的是( )(4分)
A.风火山隧道施工,控制温度。
B.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C.万年冰川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17分
海滨夏夜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总是不停地闪烁着、滚动着涌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 , 慢慢地向前走。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读短文,填写词语。3
()的沙滩()的海风()的夏夜
()地走()地抚摸()地闪
(2)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这里的“明灯”加双引号是因为_______ , “明灯”指__________________ 2
(3)请你用“ 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比喻句。2 再用“ ~~~~~~~”划出一个拟人句。2
(4)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
(5)短文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短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依次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6)短文主要写了。3

课内阅读8分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的。羊群一会儿(),一会儿(),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绣上了()。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
⑴按原文填空: 5分
⑵这两句话作者都运用()的修辞手法,我认为这样写使我感到 3分

课内积累。(2+2+4分)
(1)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2)在《草原》一文中,有一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也是老舍先生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这句话是: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粗壮的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街头艺术家
在巴黎香榭丽大道第一眼看见这个装扮成卓别林式的街头艺术家时,我还以为他是个“机器人”呢!
那时,他正定定站在一个长圆形的石墩上,涂成泥巴色的五官,一动也不动。黑礼帽、白手套、宽黑裤、大皮鞋,还有唇上一瞥小黑胡,远远看去,真像个橡皮娃娃。
蓦地,音乐响了起来,一个强烈的节奏跟着一个分明的动作,泥娃娃的眼睛转动了,慢慢的,嘴唇咧开,脖子缓缓向右转,笑了。他是个真人!这还用得着说吗?录音机边上那个“讨赏”的小盒子证明了一切。行人好奇地拢了过去,很快地,“机器人”抢走了那个街头画家的生意。
(1)“香榭丽”的“榭”你认识吗?如果认识,告诉大家“榭”读();如果不认识,可以通过()的方法认识。
(2)“好奇地拢了过去”就是说他们怎么做?

(3)用横线画出具体说明街头艺术家外貌像“机器人”和“橡皮娃娃”的语句。
(4)街头艺术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