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道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商鞅治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战国策》)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以……为亲) B.是故谋闭而不(发生)
C.卫鞅魏入秦(灭亡) D.期之后(一周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大道之行也无丝竹之乱耳
B.货恶其弃于地也封之于商
C.特以强服之耳能以径寸之木
D.孝公以为相不足为外人道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大同的社会理想?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清涟而不妖()②不不枝()
③ 亭亭净()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比较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
[乙]:
下列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者率妻子邑人来此 B.庙堂之高则忧 十日,乃见
C.予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D.宴酣乐予尝求古仁人

“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和“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分别是题岳阳楼和醉翁亭的名联,请根据对联内容并联系课文,说说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忧乐有何不同?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本文的作者是,字,河东人,代文学家,他和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给加点的字字注音
参差披 () 犬牙互()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
(1)潭中鱼可百:(2)不可久居居
翻译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②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①缁衣:黑色的衣服②使:假使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素衣而出()天()
亦犹是也()岂能无矣()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衣缁衣而 B.尊君在
C. 不亦乎 D.迎而
句子翻译。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日中()尊君在()
而去()元方入门不()
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知道自己错了,向元方示好,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妥当吗?请阐述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