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选段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论语》(节选)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①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②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述而》)
③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④问于我,空空⑤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①识(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⑤空空:诚恳,虚心。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 B.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 
| C.诲人不倦(教导) | D.日知其所亡(死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厌 | B.择其善者而从之默而识之 | 
| C.于我如浮云有鄙夫问于我 | D.必有我师焉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选文【乙】四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其中一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15 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感激()(4)遂许先帝以驱驰()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自叙本志和回顾历史,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 | 
| B.“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 
|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三顾茅庐和火烧赤壁两件事。 | 
| D.文中写出此次出师目的的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报先帝而忠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谈谈,诸葛亮这种精神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山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dúlóu骷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排泄小便)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山南,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竿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洲,乃大鱼,怒入水,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砍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沉溺斧缺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
 (节选自刘歆《西京杂记》,有改编)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示服猛也(佩服) | B.铸铜象其形为溲器(模仿) | 
| C.其形类虎(像) | D.向者孤洲,乃大鱼(先前) | 
下面各句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项是
| A.镞破竿折而石不伤佣者笑而应曰 | 
| B.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之次所旁丛祠中 | 
| C.向者孤洲,乃大鱼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 D.即以斧挝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
 (2)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认为本文作者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你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晚游六桥(1)待月记
 袁宏道(明)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2)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3)。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4)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 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3)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4)夕舂: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梅花为寒所勒(4)竟不忍去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比较这两篇文章的语言,说说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
《晚游六桥待月记》和《与朱元思书》描写对象虽然不同,但是流露了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①,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②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③言功,只合④做我的牺牲⑤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注释」
 ①衣被苍生:造福百姓。②贸贸然:莽莽撞撞的样子。③辄:就。④合:能,配。
 ⑤牺牲:古代用来作祭祀的猪、牛、羊等动物,文中指食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汝蠢然一物②焉能及我
 ③语未竟④尽扑杀而食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相同的两项是
| A.若汝则无功耳未若柳絮因风起 | 
| B.尽扑杀而食之相委而去 | 
| C.我之皮,能衣被苍生下车引之 | 
| D.羊贸贸然来公欣然曰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②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
 ③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读了这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乃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遂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古时守孝期间要穿麻衣,食素食。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仿佛若有光()②便要还家()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闻者咸叹异之()⑥孝绪度之必至颠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咸来问讯闻者咸叹异之 | 
| B.乃不知有汉乃穿篱逃匿 | 
| C.遂与外人间隔遂吐餐覆酱 | 
|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亲戚咸为之惧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亲而不党,何坐之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这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选文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