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0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推进剂是成功发射火箭的重要因素,推进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20世纪前,黑火药是世界上唯一的火箭用推进剂,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 S + 3C ="=" K2S + N2 ↑+ 3CO2 ↑。
①写出该反应的氧化剂:          ;K2S的电子式为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适量黑火药溶于水,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将混合液置于试管中并放入铜片,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二:取黑火药爆炸反应后的残留固体,加水溶解过滤,取滤液向其中滴加新制氯水至过量,一开始溶液变浑浊(S)后又变澄清(SO42)。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澄清溶液中含有Cl-     
(2)1947年,研制出第二代聚硫橡胶、高氯酸铵(NH4C1O4)、铝粉复合推进剂。高氯酸铵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推力火箭使用的是液体推进剂,常用的氧化剂有双氧水、四氧化二氮;可燃物有肼(N2H4)、偏二甲肼等。火箭发射时将两种液体分别注入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燃烧。偏二甲肼的系统命名为1,1-二甲基联氨,则它的分子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烧碱样品含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 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移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c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V2
回答下列各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均用字母填写)。
(2)滴定管的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步骤中液面应调节到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终点时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不用标准硫酸润洗,在其他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会对测定结果(指烧碱的纯度)有何影响?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7)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0.2 mol·L-1 HA溶液与0.2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中[Na]>[A],则(用“>”、“<”或“=”填写下列空白):
(1)混合溶液中[HA]________[A];
(2)混合溶液中[HA]+[A]___________0.1 mol·L-1
(3)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_________0.2 mol·L-1 H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4)25℃时,如果取0.2 mol·L-1 HA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HA的电离程度________NaA的水解程度。

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且C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_____________。

甲醇(CH3OH)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也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已知:
CH3OH(l)+O2(g)===CO(g)+2H2O(g)ΔH1=-443.64 kJ/mol
2CO(g)+O2(g)===2CO2(g)ΔH2=-566.0 kJ/mol
(1)试写出CH3OH(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由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甲醇手机电池,可使手机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据此回答:甲醇在________极反应。
(3)利用电池可实现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用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图),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电源中的a一定为正极,b一定为负极
B.可以用NaCl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C.A、B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
D.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CO(g)+H2(g); 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ΔH=-393.5 kJ/mol
H2(g)+O2(g)===H2O(g)ΔH=-242.0 kJ/mol
CO(g)+O2(g)===CO2(g)ΔH=-283.0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 1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如下列循环图:

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煤气不仅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 ①甲醇(CH4O) ②甲醛(CH2O) ③甲酸(CH2O2) ④乙酸(C2H4O2).试分析当CO和H2按1:1的体积比混合反应,合成上述________(填序号)物质时,可以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完全利用原料中的原子,实现零排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