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中考真题)图1是小勇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F下表现离水面的距离h的关系实验装置,其中A是底面积为25cm2的实心均匀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实线所示.(g=10N/kg).

(1)物体A重为   N,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2)浸没前,物体A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3)完全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   N,密度为  kg/m3
(4)小勇换用另一种未知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绘制出图2中虚线所示图象,则该液体密度为   kg/m3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浮力大小的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紧贴硬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硬纸板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填“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4)本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有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虚像”或“实像”).
(5)此实验应在 (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用到了一种物理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为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 (“a”或“b”)装置来进行实验;同时,实验应选用 (“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2)除需要图中的器材,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实验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的变化.
(3)如图c所示是冰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 min;加热至第8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4)小红把冰直接放在烧杯中,未加热冰也熔化了,此时冰熔化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

如图1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煤油
<﹣30
>150
酒精
﹣117
78

(1)为完成实验,上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2)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图2中甲、乙所示是水中一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化情况,那么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
(3)在水温升高到88℃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温度值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根据表中数据,在丁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
温度/℃
100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

(5)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①请把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连线的方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画在如图3的温度﹣﹣时间坐标系中.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③根据所画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均匀降低

如图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的原理.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如图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 的作用.
(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擒到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刭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图中的 (填“丁”或“戊”)所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