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小明很喜欢化学实验课,今天要学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实验前小明预测说:Fe2+肯定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你认为他预测的依据是: 。
(2)小明欲用实验证明他的预测。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3%的H2O2溶液、锌粒、铜片、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
①探究Fe2+的还原性,若小明计划在0.1mol·L-1FeCl2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你认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浅绿色变为 色。
②实验中,小明发现现象不太明显,老师分析可能是产物的含量太低,建议通过检验Fe2+被氧化的产物Fe3+的存在以获取证据。你认为可选 滴入小明所得的混合液中,并通过溶液出现 色的现象,证明小明的观点和实验方案都是正确的。
③对于证明Fe2+具有氧化性,小明认为金属单质都具有还原性,并分别将铜片、锌粒投入FeCl2溶液中,结果发现铜片没变化,锌粒逐渐溶解变小。由此说明三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分析H2O2中氧元素显-1价(中间价),并提出疑问:H2O2与FeCl2的反应时,Fe2+还作氧化剂吗?
①请你为小明梳理相关问题:若Fe2+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应转化成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若Fe2+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应转化成 。
②实际上Fe2+的还原性较强,Fe2+被H2O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H2O2+ 2H+=2Fe3++ 2H2O,请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
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1)制备Fe(OH)3胶体是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溶液,继续煮沸至,停止加热。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某种溶液,出现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后沉淀溶解。滴入的溶液可能是。
| A.NaOH溶液 | B.稀H2SO4 | C.Na2SO4溶液 | D.乙醇溶液 |
(3)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的作用而形成的。
已知铜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3)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若反应中转移了0.6 mol电子,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现有下列七种物质:
①铝②蔗糖③CO2④H2SO4⑤Ba(OH)2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⑦HCl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填序号)
(2)向⑥的溶液中逐渐滴加⑦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5molCH4的质量是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含有约个氢原子。
将标准状况下22.4 L的HCl溶于水配成200 m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配制300 mL 0.5 mol·L-1氯化钠溶液,需要1.5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mL。
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进水的方向是从口进水。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