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 |
|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制裁 |
|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
|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触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奇之士恨焉恨:遗憾 |
| B.屡从大将北征从:跟随 |
| C.会予于京师会:恰逢 |
| D.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逮:及至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 B.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 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 D.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
灌水之阳有溪焉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有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令人抱憾而止。 |
|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
|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 |
|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可能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 :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分)
译 :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孙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 A.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慕:羡慕 |
| B.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信:确实,果真 |
| C.而尝极东方,出沧海极:穷尽 |
| D.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固:本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以勇气闻于诸侯 |
| B.羲之之书晚乃善今君乃亡赵走燕 |
| C.夫人之有一能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D.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因击沛公于坐 |
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w。w-w*k&s%5¥u |
|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
|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
|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
课内文言文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思三驱以为度 认为 |
| B.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自身端正 |
| C.何必劳神苦思 不必 |
| D.虽董之以严刑 通“懂”,使……知道 |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以怒而滥刑 | B.我见相如,必辱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
若属皆且为所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
|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
|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
|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相去四十里//沛公已去 | B.沛公不胜杯杓//不胜枚举 |
| C.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D.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
| 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 |
| B.臣等不肖,请辞去不肖:没有才能 |
| C.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 |
|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最终 |
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