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 :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分)
译 :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孙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玩,游览。 |
B.鲍叔遂进管仲进:推荐,进献。 |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既:既然。 |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鲍叔不以我为不肖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
B.①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C.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②其势弱于秦 |
D.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②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知我不羞小节”的“羞”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C.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D.素善刘侯张良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初举孝廉。顺帝末,江淮盗贼群起,州郡不能禁。或说大将军梁冀曰:“朱公叔兼资文武,海内奇士,若以为谋主,贼不足平也。”冀亦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及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奏记,以劝戒冀。
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穆又著《绝交论》,亦矫时之作。梁冀骄暴不悛,朝野嗟毒,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冀不纳,而纵放日滋,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
永兴元年,河溢,漂害人庶数十万户,百姓荒馑,流移道路。冀州盗贼尤多,故擢穆为冀州刺史。州人有宦者三人为中常侍,并以檄谒穆。穆疾之,辞不相见。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及到,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以威略权宜,尽诛贼帅。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下穆廷尉狱。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帝览其奏,乃赦之。
穆居家数年,在朝诸公多有相推荐者,于是征拜尚书。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旦夕共事,志欲除之。乃上疏言可悉罢省,遵复往初,率由旧章,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帝不纳。后穆因进见,口复陈常侍、小黄门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自此中官数因事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延熹六年,卒,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
论曰朱穆见偏党毁俗志抑朋游之私遂著《绝交》之论蔡邕以为穆贞而孤穆徒以友分少全因绝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蔡氏贞孤之言其为然也!
——选自《后汉书.列传三十三》,有删改。
注:僭:超越本分,过分,旧时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或器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遵复往初,率由旧章大抵 |
B.梁冀骄暴不悛阻止 |
C.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交流、沟通 |
D.乃辟之,使典兵事掌管、主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穆以冀亲重以威略权宜,尽诛贼帅 |
B.举劾权贵,或乃死狱中帝览其奏,乃赦之 |
C.望有以扶持王室,因推灾异后穆因进见,口复陈常侍、小黄门宜皆罢遣 |
D.奏劾诸郡,至有自杀者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穆从小就对父母非常孝顺,且喜好学习。他集中精力练习、背诵,有时因为注意力太集中,连自己的帽子掉了都不知道。 |
B.大将军梁冀专权,骄横跋扈,朱穆连上奏记劝谏,从一开始就言辞激烈地批评梁冀的错误,但梁冀始终没有接受朱穆的批评。 |
C.朱穆为人刚直,痛恨宦官,在冀州刺史任上,就因严惩一宦官僭越礼仪的行为而触怒朝廷,被捕关押在廷尉狱。幸得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申诉方获赦免。 |
D.朱穆痛恨时俗浇薄,风化不淳,于是写文章矫正世俗。但被时人认为是孤僻之人,所以,被贬居家后再也没人敢向朝廷举荐他。 |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20. 写出上文中常用的一个成语。
答:
21.作者认为人事变化难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天一传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至性 至性:纯厚的本性
B.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自若:和平常一样
C.州县望风内附 附:逃跑
D.间出逆战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表现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组是
①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③率壮士驰数十里 ④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
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 ⑥我不死,祸且族矣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天一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和抚养弟弟,他说读书人应有好品德,才有好文章,可见他本性善良,品德高尚。
B. 县令傅岩认为天一才学奇异,每次县童生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尽管他穷,家人又埋怨叹息,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
C. 张献忠攻破武昌后,烧杀抢掠。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事委托给天一,天一率领部下与张献忠作战,很受金声赏识。
D. 江天一被抓后辞别金声说:“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在刑场,高呼“高皇帝”,可见其重情好义忠心不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旋以海内无虞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B.见人谏,悦而从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于何事如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此导之使言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
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
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
出戴胄也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
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②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酷罚。
③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