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的时间应该“去哪儿”?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 “交通两难”成为城市“癌症”、 有报道“15城市因堵车每天损失近10亿”等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8分)
材料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汽车拥堵情况也随之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市民提倡绿色出行、尽量少用私家车,网络拼车现象风声水起,许多有车一族积极加入“低碳出行、我先行”的队伍中,但也一些私家车主认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难题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没理由让自己少用私家车。
(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认识私家车主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冲突?(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生产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两种不同循环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发展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2)针对材料中发展观的认识演化过程,有人说:“真理会因人因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分)

【政治选修】A.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与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882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自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在风雨中走过了56个春秋。
(1)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异同,并简述你由此所得出的结论。
(2)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不同的政治体制改革。从当代西方、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获得什么认识?
B.【科学思维常识】
我省的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先后开行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以前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今的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系统,共同发力推动火车快速前行,由“牵”变成了“推”,这和传统火车独靠机车头牵引行进相比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1)材料中的由“牵”变“推”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2)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要注意什么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统筹全局做出的战略决策,对推动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拓展两岸经济合作意义重大。
材料二践行包容性增长关键在于政府履行好责任,胡主席提出4点建议: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四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四点建议是从制度入手,是提高人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办法。
材料三2011年3月15日央视报道河南孟州市等地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而这些猪却顺利地通过了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顺利进入市场,甚至进入著名肉食品企业双汇公司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公司。该报道刊发后,食品质量安全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这也集中暴露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不完善、有法不依等问题。食品安全法针对多头监管、政出多门的现状,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全会指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一家企业要研究到海峡西岸经济区投资的战略。假设该企业委托你收集相关信息,你将重点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履行好责任践行包容性增长对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义。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4)结合材料四,分析我党在拟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材料: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有人认为:“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唯一出路”。结合材料,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该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