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í)像,迎鬼船,躲午,贴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lǐ),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仍流传于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比武、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人们心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1)端午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端午节的习俗内容。
(3)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阅读欢乐岛。
韩愈买蜡烛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叫韩愈。他小时后在家乡读书,有一次,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每个学生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能把这个教室装满。放学以后,学生们都拿着铜钱到集市去了。
第二天上学,有的同学买来了树苗,有的买来了竹子。可是,他们买来的东西都不能把教室装满,老师感到很失望。过了一会,韩愈来了,他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拿出一样东西交给老师。老师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小韩愈真聪明!小韩愈真聪明!”
原来,韩愈买来的是一支蜡烛。把蜡烛点着了,它的光照亮了整个屋子,它的光装满了整个教室。
1.韩愈是我国______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句话。
有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为什么夸韩愈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孔子的这两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己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己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深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对齐己说:“梅花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儿,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切。”齐己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便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1.照样子写词语。
一首一首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拜了一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恭恭敬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 )
(2)敬仰思慕。 ( )
(3)(措词)恰当,确切。 ( )
(4)(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 )
3.“一字之师"用来形容什么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想把它偷走。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表现盗铃人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老鼠买鱼
一天,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头儿□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 )不愁吃□( )有老猫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老鼠把鱼买完了,( )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运气不好。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 )赚了钱,( )上了老鼠的当。”1.找出短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 )——( )
2.在短文的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3.在第4自然段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猫和鼠“化敌为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天,大公鸡出去找吃的。大公鸡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狐狸。狐狸暗暗高兴地想:“这么胖,这么肥的大公鸡一定很好吃。”
狐狸迈着轻轻的脚步跟在大公鸡的后面,假惺惺地说:“你好啊,亲爱的大公鸡。你要上哪儿去呀?”
大公鸡说:“我看朋友去!”
狐狸说:“怎么一个人去呀?”
聪明的大公鸡说:“老虎哥哥和我一起去,只要我叫一声,老虎哥哥就会马上过来。”狐狸一听,就害怕了,然后撒腿就溜了。
1.狐狸和大公鸡搭讪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狐狸为什么撒腿就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童话故事中,你应该向大公鸡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岛上最漂亮的是金企鹅,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又叫花脸企鹅。还有一种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着帽子带儿,叫帽带儿企鹅。它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最凶猛的是阿德雷企鹅,我刚迈进它们的“领地”,一只企鹅就尖叫着把我驱逐“出境”了。它们的叫声很像毛驴,所以又叫驴企鹅。
我抱起一只全身灰色的小企鹅。刘伯伯告诉我们,这只毛茸茸的小企鹅还不能下海捕食,只能吃母企鹅嘴里的食物。果然,我看到有的小企鹅追着母企鹅,用嘴挠着它的脖子。挠了几次以后,母企鹅只得张开嘴,让小企鹅把嘴伸到它嘴里,吃它呕出来的食物。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两处拟人句。
2.上文中的第1个自然段写了________种企鹅,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个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3.企鹅是怎样的彬彬有礼?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大家知道吗?乌鸦个个都是“孝子”呢!
据说乌鸦在它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它还不会飞,是乌鸦妈妈从别处带来食物,喙对喙地反刍喂给稚嫩的乌鸦。一口一口喂着,直到小乌鸦成熟了,会飞了。而这时,乌鸦妈妈也几乎脱掉了全身的羽毛,她需要静养,不能飞出巢了。
小乌鸦就会外出衔食回来,学着当年乌鸦妈妈的样子,喙对喙的反刍喂给乌鸦妈妈。大约40天左右乌鸦妈妈换好羽毛,能自由飞翔了,小乌鸦这才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老乌鸦渐渐地衰老了,最后死去了。
当年的小乌鸦,呜咽着,一圈一圈地绕着它曾经的家,盘旋着……她越飞越高,最后,回望了最后一眼,飞走了。
它并没有像其他飞禽一样,把曾经的家,占为已有。而是把它留给了死去的老乌鸦,作为坟墓……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稚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孝子”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后,你对乌鸦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孝敬自己的父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