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日本社会矛盾激化,表现在( )
①农民受到沉重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发生
②工商业者也不满幕府剥削和掠夺
③中下级武士变成反幕府的力量
④西方列强加快侵略扩张的步伐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成立的城市自治公所超过850个,镇自治公所超过530个,乡自治公所在1970个以上。据此可以推论出此时期
| A.政府建立了民主制度 | B.《临时约法》初见成效 |
| C.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 | D.“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初现 |
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持此观点的应是
| A.洋务人士 | B.顽固势力 | C.维新人士 | D.革命党人 |
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
| 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 D.洋务企业吸引 |
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
| A.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 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
| 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 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
|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