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MgSO4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Mg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只生成Mg(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MgCO3和Mg(OH)2两种沉淀。(查阅资料知:MgCO3和Mg(OH)2均不带结晶水)
(1)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Mg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过滤 ②洗涤 ③干燥。
(2)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必要的试剂,证明沉淀物中只有碳酸镁。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装置编号表示);②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③能证明生成物中只有MgCO3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
(3)若Mg(OH)2和MgCO3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①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A装置和E装置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测定的数据有:W1:样品的质量,W2:反应后装置B中残渣的质量,W3:反应生成水的质量,W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了测定其组成,至少需要其中 个数据,请将可能的组合填入下表中(每个空格中填一种组合,至少填5个)。
|
|
|
|
|
|
亚硝酸钠被称为工业盐,不能用作食品工业,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现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
已知:室温下,①2NO+Na2O2 = 2NaNO2
②3NaNO2+3HCl ="=" 3NaCl+HNO3+2NO↑+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浓硝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有无色气体产生和,D装置的作用是。
(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方法是。
(4)经检验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则该装置中盛放的药品名称。
(5)将7.8g过氧化钠完全转化成为亚硝酸钠,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g。
(16分)草酸(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部分性质如下: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大约在175℃升华(175℃以上分解生成H2O、CO2和CO);H2C2O4+Ca(OH)2=CaC2O4↓+2H2O。现用H2C2O4进行如下实验:
(一) 探究草酸的不稳定性
通过如图实验装置验证草酸受热分解产物中的CO2和CO,A、B、C中所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乙醇 B、C、NaOH溶液。
(1)B中盛装的试剂(填化学式)
(2)A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
(二) 探究草酸的酸性
将0.01mol草酸晶体(H2C2O4·2H2O)加入到100ml 0.2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三) 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实验前先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反应原理:MnO4- + H2C2O4+ = Mn2+ + CO2↑+ H2O
(1)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
(2)滴定时KMnO4溶液应盛装于(填 “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Ⅱ、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组别 |
c(H2C2O4) /(mol/L) |
V(H2C2O4) /ml |
c(KMnO4) /(mol/L) |
V(KMnO4) /ml |
c(H2SO4) /(mol/L) |
褪色所需时间 |
实验 目的 |
1 |
0.2 |
2 |
0.0025 |
4 |
0.12 |
6'55'' |
(a) |
0.2 |
2 |
0.005 |
4 |
0.12 |
5'17'' |
||
0.2 |
2 |
0.01 |
4 |
0.12 |
3'20'' |
||
0.2 |
2 |
0.02 |
4 |
0.12 |
9'05'' |
||
0.2 |
2 |
0.03 |
4 |
0.12 |
11'33'' |
||
0.2 |
2 |
0.04 |
4 |
0.12 |
14'20'' |
下表列出了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中得出的部分实验数据:
请回答:
(1)实验目的(a)是;
(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中画出反应褪色所需时间随KMnO4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图像;
(3)若要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MnSO4而不选MnCl2作为催化剂,其原因是。
实验室蒸馏工业酒精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A.连结接收管 |
B.装入素烧瓷片和工业酒精,塞上带温度计的塞子 |
C.检查装置气密性 |
D.连结冷凝管及进出水口 |
E.在铁架台上放酒精灯,固定好铁圈,放上石棉网
F.固定好蒸馏烧瓶,塞上带温度计的塞子
G.加热
用18mol·L-1的浓H2SO4配制100mL浓度为1.8mol·L-1的H2SO4,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各步:
a.用量筒量取10.0ml浓H2SO4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约30mL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三次,将每次洗涤液都倒入容量瓶里
c.将稀释后H2SO4冷却到室温后小心转移入容量瓶里
d.检查100mL容量瓶口部是否会发生滴漏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环形刻度线1-2cm处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入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和环形刻度线相切
填写下列的空白
(1)步骤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步骤g中空白处所用仪器名称为
(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填写)
(4)该实验中应选择下列那种规格的容量瓶:
A.150mlB.100mlC.250ml
(5)误差分析,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后又加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配制前,容量瓶壁上有少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还原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的产物进行科学探究,已知Ca(OH)2的分解温度为580℃,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温度为900℃;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肥皂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1)实验中Ca(OH)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中的气体产物是
(2)为进一步探究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的成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反应后的固体经处理后得到黑色氧化物固体(纯净物)。针对黑色氧化物固体,该小组提出如下的假设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
假设一:固体为FeO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限选用下列试剂:盐酸、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证明假设一不成立。
其操作和现象为:
II、为了进一步确定产物的成分,用黑色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加入足量氯水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灼烧时盛放固体的仪器是 _____________;若假设二成立,黑色固体最终全部转化成的红棕色粉末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