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由于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 B.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
C.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 D.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 |
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
B.促进了中国的文化繁荣 |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
D.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依法治国的方略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