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注:①髫龀(chèn):幼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髫龀就学,阅不倦耽:沉迷
B.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至卒:最终
D.金乡人谓为然,皆喜信:诚实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
①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 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攻打于仲文。
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麻痹大意,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于仲文可谓深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其事。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言不奉诏,帝怒甚。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帝见,益内亲嵩。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之。嵩还第,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嵩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选自《明史·严嵩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翰林院事署:代理
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其事董:管理
C.窃权利罔:贪图
D.门者以非诏旨之格:阻止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C.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B.严嵩没有什么才略,只会献媚讨好皇帝。磊靖帝赐给臣子香叶冠,严嵩趁皇帝召见时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罩上轻纱,皇帝见后从心里亲近他。
C.严嵩没有认清仇鸾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最初仇鸾和严嵩约为父子,但仇鸾被重用后便向皇帝告发严嵩父子,皇帝渐渐疏远了严嵩。
D.严嵩占据朝中要职许久,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加上皇帝的手诏严嵩经常看不懂,不能及时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有意让严嵩离开了职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2)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父元休,以文学著。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义起兵,斩道玄首。传檄郡邑,多有应者。贼将史思明来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夫子为卫君乎?”更无他词。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宁以长子属弟曰:“惟尔所,苟不乏嗣,吾无累矣。”因往平原,谓真卿曰:“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愿佐公以定危难。”真卿深然之。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广德初,加库部郎中。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亲友强之,复一朝请。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德宗还京师,宁曰:“可以行吾志矣。”因移病,请归东都。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义起兵,斩道玄首唱:倡导
B.贼将史思明来郡寇:侵犯
C.惟尔所适:适应
D.或恶宁者,诬于光弼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B.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C.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D.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属卿历:担任
B.忧未也既:终了,完结
C.来俊臣系狱死当:应当
D.密其谋赞:辅助

下列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B.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C.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D.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但并未罢免他的官职。
D.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破格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太子谢之。
(2)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人主之惠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干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干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韩非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3分)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母赵殉节死,事具《明史列女传》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
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计。万议修明史,斌应诏言“宋史修于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于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浩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下所司,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谓斌奖逆,拟目严饬,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谕之。时府道多缺员。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得黄志遴等凡十人。
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忧,服阕,闻容城孙奇逢讲学夏峰,负笈往从。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鋐以斌荐,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独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左都御史璙丹、王鸿绪等又连疏劾斌.会斌先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同辅太子,介以老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侥幸求去,且及斌妄荐,议夺斌官。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特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斌既师奇逢,习宋诸儒书,尝言:“滞事物以穷理,沉溺迹象,既支离而无本:离事物而致知,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之界,谨诫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斌笃守程、朱,亦不薄王守仁,身体力行,不尚讲论,所诣深粹.著有洛学编、潜庵语录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事具《明史·列女传》具:具体
B.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致命:舍弃生命
C.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宣言:传达圣旨
D.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黜:罢免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A.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国柱以告木欣欣以向荣
C.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不尚讲论,所指深粹武父子亡功蠢,皆为陛下所成就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翰林官.
(2)否则评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4分)
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汤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