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③。安乐公④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改嫁。醮,结婚时以酒祭神的仪式。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③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后因以“蟲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④安乐公:指蜀汉后主刘禅。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躬自抚养躬自:亲自 |
B.齐桓得管仲而霸霸:霸主 |
C.数使吴数:多次 |
D.密奉事以孝谨闻闻:闻名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暇则讲学忘疲则刘病日笃 |
B.士之有名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C.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而母立于兹 |
D.乃上疏《陈情表》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侍奉祖母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
C.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被他打动了,打消了征召李密的念头。刘氏过世以后,皇帝也一直没有征召李密做官。 |
D.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网) | B.鸡豚狗彘(猪) |
C.孝悌(尊敬父母) | D.庠序(学校) |
下面的划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翻译下列句子。
(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分)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素:朴素 |
B.冀由是衔怒于皓衔:怀着 |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到……去 |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
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①人之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南康直节堂记(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居,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惟杉能逐其性/吾其还也 |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D.君以客饮于堂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后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做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
D.文章写人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译文: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时益州从事张裕善相,芝往从之,裕谓芝曰:“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芝闻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
先主薨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祎等与相报答。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蜀复令芝重往,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末入蜀,未见知待 见:被 | B.大王今若委质于魏 委质:归顺 |
C.身之衣食资仰于官 仰:仰望 | D.唯器异姜维云 器异:敬重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芝“刚简”性格的一组是()
①所在清严有治绩,入为尚书②身之衣食资仰于官,不苟素俭,然终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③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④于时人少所敬贵,唯器异姜维云⑤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⑥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袍鼓,则战争方始耳
A.①②⑤ | B.②④⑤ | C.①③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芝年轻时未蒙重用,直到年过七十,才位至大将军,并被封为侯。 |
B.邓芝向诸葛亮献计,深得其赏识,并被派遣出使东吴,向孙权表示友好。 |
C.邓芝凭着卓异的政治远见,促使孙权断绝了与魏国的往来,与蜀国结盟联合。 |
D.邓芝赏罚分明,体恤士卒;个性刚强质朴,不掩饰感情,不能与众官和睦相处。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4分)
译文:
(2)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4分)
译文: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拔:超越 |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 |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迥怒其不同已,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A.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B.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C.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
D. 乃以匕首提秦王。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④⑥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