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 B.是否民主和强盛 |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 B.男耕女织 | C.精耕细作 | D.自给自足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 B.共和制 | C.宗法制 | D.封建制 |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 | 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
2013年第43届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说:“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国际社会为之应意识到
①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进程加快
②金融危机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③各国在经济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
④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