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 B.是否民主和强盛 |
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始终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 )
A.主张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
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 |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
四川省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可以体现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是()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②对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和总任务的论断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
④对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