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②  
(2)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锥形瓶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在第②步操作过程中,可加入的有关试剂是   

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苯

(4)含碘离子的溶液也可以采用下图方法得到碘

①加入NaNO2并调节p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程中生成的NO尾气有毒,工业上将其与O2按一定比例通入NaOH制备NaNO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测量含碘离子的溶液中I-的浓度,取25 mL该溶液,先加几滴KSCN溶液,再逐滴滴入0.1 mol·L-1FeCl3溶液, 若消耗FeCl3溶液20.4 mL,则含碘离子的溶液中I-的浓度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TiO2和CCl4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液态TiCl4,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信息如下:
①反应原理:TiO2(s)+CCl4(g)TiCl4(g)+CO2(g)
②反应条件:无水无氧且加热
③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其他
CCl4
-23
76
与TiCl4互溶
TiCl4
-25
136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其中装的试剂不可能是(填序号)
A.碱石灰 B.无水硫酸铜 C.氧化钙 D.烧碱
(2)整个实验过程中通N2的目的是
(3)装置E中的试剂是______;兴趣小组的甲同学认为实验中E装置不能换成A装置,理由是
(4)实验开始前的操作包括:组装仪器、、加装药品、通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
(5)欲分离D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6)TiCl4还可由TiO2和焦炭、氯气在加热下反应制得,同时有CO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所需氯气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得,现电解1L饱和食盐水,当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时,该溶液的pH值为

Na2S2O3可做分析试剂。它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Na2S2O3·5H2O的制备
I实验原理:Na2SO3(aq)+S(s)Na2S2O3(aq)
II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Ⅲ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1所示加入试剂,其中装置B和D中加的是,装置 C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影响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
(3)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采取该措施的理由是
(4)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将滤液经过、过滤、洗涤、烘干,可得粗产品Na2S2O3·5H2O。
IV产品检测:
(5)粗产品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二】自来水中余氯的测定
含氯消毒剂给自来水消毒后有余氯。测定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方案如下:在250ml碘量瓶中(或具塞锥形瓶中)放置0.5g碘化钾,加10mL稀硫酸,准确量取流动水样100mL(打开自来水龙头,待水流数十秒后再取水样)置于碘量瓶,迅速塞上塞摇动,见水样呈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变蓝,则说明水样中有余氯。再以cmol/L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呈无色透明溶液,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6)若该自来水是以漂白粉消毒,能说明水样中有余氯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7)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VmL,该次实验测得自来水样品中余氯量(以游离Cl2计算)
mg·L-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塞上塞摇动”动作不够迅速,则测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黑色和红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氧化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吸热或放热)。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溶液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原料,实验室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l2·6H2O+NH4Cl+10NH3+H2O22[Co(NH3)6]Cl3+14H2O,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Co(NH3)6]Cl3在水中电离为[Co(NH3 )6]3+和Cl,[Co(NH3)6]Cl3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7
溶解度(g)
4.26
6.96
12.7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需在煮沸NH4Cl溶液中加入研细的CoCl2·6H2O晶体,加热煮沸与研细的目的是
(2)H2O2的作用是,第③步中保持60℃的加热方法是
(3)过滤时滤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然后用压实滤纸,排出滤纸与漏斗之间的气泡。
(4)实验操作1为,[Co(NH3)6]Cl3溶液中加入浓HCl的目的是
(5)现称取0.2675g[Co(NH3)6]Cl3(相对分子质量为267.5),在A中发生如下反应:
[Co(NH3)6]Cl3+3NaOHCo(OH)3↓+6NH3↑+3NaCl(装置见下图),C中装0.5000mol·L-1的盐酸25.00mL,D中装有冰水,加热烧瓶,使NH3完全逸出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导管下端内外壁上粘附的酸液于C中,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0.5000mol·L-1的NaOH滴定。已知:

指示剂
颜色
变色的PH范围
甲基红



4.4—6.2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当滴定到终点时,共需消耗NaOH溶液mL。(准确到0.01mL)
③若用上述原理测定某[Co(NH3)x]Cl3晶体中x值,实验过程中未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导管下端内外壁上粘附的酸液于C中,则x值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下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提供化学药品:铁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稀硫酸应放在中(填写仪器编号)。
(2)本实验通过控制A、B、C三个开关,将仪器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关闭开关、打开开关就可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试分析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理由
(3)实验时为防止仪器2中铁粉通过导管进入仪器3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4)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式量为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①为洗涤(NH4)2SO4·FeSO4·6H2O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用冷水洗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②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则该产品纯度为。上表中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