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酸性:盐酸>硅酸 |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 C |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铁片 |
铁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
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 A.上下移动装置甲中的铜丝可控制生成SO2的量 |
| 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SO2气体 |
| C.为确认CuSO4生成,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装置丙中稀释,观察颜色 |
| D.利用装置丁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析出CuSO4 .5H2O |
已知下列转化关系中,甲、乙均为单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
丙
丙溶液
甲+乙
| A.甲可能是钠 | B.乙可能是氢气 |
| C.丙可能是氧化铝 | D.丙可能是三氧化硫 |
根据下表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序号 |
反应物 |
产物 |
| ① |
Cl2 、 H2O2 |
Cl- |
| ② |
Cl2、FeI2 |
FeCl2、I2 |
| ③ |
KClO3、HCl |
Cl2、KCl 、H2O |
A.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为O2
B.第②组反应中Cl2和FeI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1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molCl2转移6mol电子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O3->Cl2 >I2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以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 |
| B.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进行提纯 |
| C.氯水、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
| D.溴蒸汽和NO2气体都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右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
Y |
||
| W |
Z |
||
| T |
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 > W
B.简单离子半径:X < Y
C.液态WZ4气化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