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4年11月,孙中山关于统一问题的题词是“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当时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

A.组建中国同盟会, 发动武装起义
B.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C.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D.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

A.重获国家之独立
B.与列强和平相处
C.外交迈向近代化
D.对世界全面开放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