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隆中对》,完成后面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自董卓已来 ( ) (2)名微而众寡 ( )
(3)挟天子而令诸侯( ) (4)利尽南海 (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此诚不可与争锋 ②信义著于四海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
(1)
(2)
(3) 简答:(3分)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剑之所从坠。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8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①。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节选自《周书》)
注:①释典,佛教的经典。.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2分)
①“汝何为不肯浴()②是以收而养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
(2)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译文:.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元所做的三件事,然后结合张元所做的事对这个人作简要评价。(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 B.期年之后度已失期 |
C.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 D.门庭若市猛浪若奔 |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用法与“吾妻之美我者”的“美”的用法不相同的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C.渔人甚异之。 | D.父利其然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阅读,完成11—14题。
方竹柱杖
[唐]冯翊
太尉①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②。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③别和尚。”老僧者熟于祗接,至于谈话,多空教④所长,不甚对以他事。由是公怜而敬之。煮茗既终,将欲辞去。公曰:“昔有客遗筇⑤竹杖一条,聊与师赠别。”亟令取之,须臾而至。其杖虽竹而方,所持向上,节眼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且朱崖所宝之物,即可知也。别后不数岁,再领朱方⑥,居三日,复因到院,问前时竹杖何在。曰:“至今宝之。”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太尉多蓄古远之物,云是大宛国人所遗竹,唯此一茎方者也。(节选自《桂苑丛谈》)
【注释】①太尉:官职名。②浙右:浙江东部地区。③祗(zhī):恭敬。④空教:佛教。⑤筇(qióng):竹名。⑥朱方:地名。这里与前面的浙右同指浙江东部地区。.写出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多空教所长,不甚对以他事对:
②由是公怜而敬之:怜:
③昔有客遗筇竹杖一条 遗:
④至今宝之:宝:.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两出镇于浙右②老僧者熟于祗接 |
B.①不甚对以他事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C.①由是公怜而敬之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D.①亟令取之,须臾而至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请出观之,则老僧规圆而漆之矣!
②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寓意。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10—l4题。 (16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战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如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而 戍 死 者 固 十 六 七(2)乃 诈 称 公 子 扶 苏、项 燕、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将军身被坚执锐( )(2)复立楚国之社稷()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4)尉果笞广()、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导致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分)
答:导火线:
根本原因:、陈胜、吴广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有① ② (只限每空4字)
、“”一句表达了陈胜敢作敢为,反抗权贵的反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