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事讫 及( )(2)须期乃入 乃(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到 西 河 美 稷 有 童 儿 数 百 各 骑 竹 马 道 次 迎 拜。对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A.郭伋因为失信于那些孩子,就停止在野亭中,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
B.郭伋为了失信于各个孩子,就停止在野亭中,到期才进城。 |
C.郭伋怕失信于那些孩子,就歇宿在野外的亭子中,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 |
D.郭伋为了对那些孩子讲诚信,就歇宿在野亭中,到约定日期必须进城。 |
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解释划线的词。
⑴乘奔御风( )⑵良多趣味( )
⑶属引凄异( )⑷沿溯阻绝( )“巴东三峡”指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 峡、巫峡和 峡。
文中与诗句“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斛倾珠玑”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课文百余字,写尽三峡风光,你最欣赏文中哪一句?找出来并作一点赏析。(赏析不少于10个字)(1+2=3分)
句子:赏析: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 的一部书。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
B.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
C.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托) 信(信用) |
B.期(约定日期) 去(离开) 委(舍弃)信(信用) |
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 信(相信) |
D.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
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
(2)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家君:对这段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
D.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
翻译句子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只划一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咸:()足:()诣:() 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
语段中村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用原文回答)
阅读苏轼的《齐王筑城》一文,完成题目。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岁苦支备②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③今旦大雪④臣怪之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望天而歌
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 B.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
C.为坛而盟(《陈涉世家》)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译文: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译文: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