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烃A 0.2 mol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H2O各1.2 mol。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分子式为 。
(2)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 。
(3)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则烃A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其中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物质的系统命名的名称为 。
(4)如该烃和溴化氢加成只能生成一种产物,则满足该要求的该烃有 种。
(5)如该烃使溴水褪色分子组成含有两个甲基,则满足该要求的该烃有 种。
⑴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②碳酸钠溶液中和足量的盐酸溶液混合
(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HCl③CaCO3固体④熔融KCl ⑤蔗糖⑥铜⑦CO2⑧H2SO4⑨KOH固体⑩水⑾盐酸⑿CH3COOH ⒀酒精(填序号)
①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课本中通过向草酸(H2C2O4)溶液中滴加用硫酸酸化高锰酸钾中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不需使用指示剂的原因是;
Ⅱ.某同学根据课本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设计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有关实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如下(见表格),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 序号 |
反应温度 (℃) |
参加反应的物质 |
||||
Na2S2O3 |
H2SO4 |
H2O |
||||
V/mL |
c/mol•L-1 |
V/mL |
c/mol•L-1 |
V/mL |
||
A |
20 |
10 |
0.1 |
10 |
0.1 |
0 |
B |
20 |
5 |
0.1 |
10 |
0.1 |
5 |
C |
20 |
10 |
0.1 |
5 |
0.1 |
5 |
D |
40 |
5 |
0.1 |
10 |
0.1 |
5 |
(1)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在上述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可能是(填实验序号)
(3)在利用比较某一因素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排除其他因素的变动和干扰,即需要控制好与实验有关的各项反应条件.其中:
①能说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的组合比较是;(填实验序号)
②A和B、A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
③B和C的组合比较所研究的问题是
(4)教材是利用了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你分析为何不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的可能原因: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4Al(s) + 3O2(g) = 2Al2O3 (s) ΔH1=-3288.6 kJ·mol-1,
4Fe(s) + 3O2 (g) =2Fe2O3 (s) ΔH2=-1631.8 kJ·mol-1,
则铝粉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标准状况下44.8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为 ;又已知1mol液态水变成气态时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常温下水存在电离平衡,H2OH++OH‑,请回答:
①若升高温度,电离程度将,溶液呈性。
②向其中加入少量稀氨水,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溶液的PH。
③若向其中加入少量NaHSO4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由水电离出的c(H+)c(OH_).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乙醇调和而成。
(1)由粮食或各种植物纤维可得到葡萄糖,写出葡萄糖制得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2)在常温常压下,1g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29.71 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乙醇的Pt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工作过程中,乙池中两电极均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氧气的体积为mL(标准状况下);若此时乙池溶液体积为200mL,则乙池中溶液的pH为。
③若要使②中乙池的溶液完全恢复到起始状态,可向乙池中加入(填代号)
A.0.01molCu |
B.0.01molCuO |
C.0.01molCu(OH)2 |
D.0.01molCuCO3 |
E.0.01molCuSO4
F.0.005molCu2(OH)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