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一认
人物评价厅。
结合本组课文,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下边是本文开头三处伏笔,试指出下文与这三处伏笔的照应之处。
(1)“我”本来要去接班,但还要等半个钟头。
(2)“我”是一个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困软得很”的穷售票员。
(3)“我”不到别处,而到内山书店去歇歇。
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黑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
(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这里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一种神态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为什么“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这又表现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为什么不直接写“掏出那块银元”,而要加上“带着体温的”这样起修饰作用的定语?为什么要强调说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作者这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这时又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
书店的全景 书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
(2)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悦读采蜜本成语大观园
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幡然醒悟 豁然开朗
大梦初醒 醍醐灌顶 拨云见日 如梦方醒名句吟诵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格言感悟台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 ——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 ——朱蕴山《赠台湾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