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调整了机构,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
材料二:大到一座城,小到一条路,城市规划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推进城市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烟台市规划局和胶东在线联合主办“网上规划展”,主要对一些城市规划重点项目和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项目进行网上公示,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城市规划决策为什么要广泛征询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材料一 我国沿海开发已实现全覆盖,但黄河三角洲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度成为“国家战略”盲区。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意味着黄三角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黄三角的最大亮点是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逐步成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新型经济区。
材料二 近年来,黄三角地区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生态调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努力构建人与河流的新型关系,以最终实现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共存共生。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开发建设黄三角。(10分)
(2)简要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哲学原理。(10分)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针对当时的国情我们党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策略的实施,打破了绝对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制,为国家积累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突破3000美元。在这一关键阶段,为防止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的实现,将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l0年l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过程,国务院将据此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指出,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现“两个同步”?(14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知识分析,国务院“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要根据《建议》编制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原因。(8分)
(3)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大学生应如何实现就业?(10分)
科学发展重民意,转变作风听民声。南昌市党委、政府自2010年11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市民可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重大决策、政策措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等突出问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各部门逐条分解、梳理和落实,一项项改进好、一件件落实好,直至群众满意。
某校高三(15)班同学围绕“三问”活动的深入开展进行调查探究和论证,就“进一步广开言路,建立‘三问’活动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一份建议书,并决定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该建议书发送给南昌市有关部门。
(1)如果你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三问”活动重民意促和谐”为题写一篇时政评论,请根据以上材料列出评论要点。
(2)你认为可以将建议书发送给本市的哪些机关?请分别说明发送给这些机关的理由。
(3)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分析该市开展落实“三问”活动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抗生素——青霉素,当时被誉为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如今,抗生素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品。
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近日透露:2009年全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而“输液量最大的就是抗生素”。我国人均消费抗生素为美国的l0倍!令人触目惊心的还有如下数据: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大输液导致的另一大恶果,那就是新抗生素研发速度赶不上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速度。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超级细菌”,已经给人类敲响警钟,“将来人类无抗生素可用”也许不是危言耸听。专家呼吁:不要把抗生素看成是灵丹妙药,要慎重使用抗生素。
材料二“滥用药、看病贵”刺痛了人们的敏感神经,这在治疗感冒发烧上表现得最为突出。统计显示,每年中国感冒药市场容量高达150亿~200亿元,一边是药商斥重金大做医药广告,吹嘘他们的药品治疗感冒有“奇效”;另一边是一些医生治疗感冒经常是“导弹打蚊子”,一上来就开一大堆好药、贵药,甚至挂上吊瓶输几天液,通过开单提成获取经济利益。目前中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强劲的“感冒经济”。
材料三 医生应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天职,医生误导、引诱感冒患者为感冒支付高额的诊疗费,是严重违反医学诚信的行为。药商大肆渲染“感冒药有奇效”的虚假广告,也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
(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对抗生素的认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感冒经济”这一经济现象
(3)面对“感冒经济”,医生、药商应如何做,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交往,还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
材料二:高速铁路客运与高速公路客运、航空客运时间效率比较图
注:高速大巴扣高铁动车座位公里的平均票价相近,飞机的平均票价相对较高。
(1)请概括材料一蕴含的文化创新的道理,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发展高铁客运的意义。
(2)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高铁时乐于与中国合作。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假如你和同学一起从南昌去上海旅游,你想乘高速铁路动车,而你的同学中有的想乘飞机,有的想乘高速大巴。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服同学。(注:南昌至上海距离约为84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