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读二则小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故事一:明朝冯梦龙编的《古今谭概》收录了一个故事:明代丹徒人靳贵曾做到武英殿大学士,人称靳阁老。靳阁老有一个不肖之子,科举考试没能及第,多年后,孙子反倒金榜题名。靳阁老每次督促、训斥儿子时,儿子总是狡辩:“您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您的儿子又不如我的儿子,我怎么不肖?”阁老只好大笑而止。
故事二: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海军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向他问及关于在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秘密计划。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吗?”朋友说:“当然能。”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1)故事一中靳阁老这位不肖的儿子运用的交往艺术主要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2)故事二中罗斯福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材料:我已经46亿岁了。我在反思,或许我真的老了,或许我真的病了。我知道人类在抱怨,抱怨我周身的温度升高,抱怨我身上的营养难以养活所有的人口,抱怨各地的干旱、洪涝,抱怨空气越来越污浊……
看看被各种污染物弄赃的海水,那是我的血液;看看干旱焦灼的土地,那是我的皮肤;看看被砍伐的树木,那是我的头发……救救我吧!只有你们可以拯救我,如果你们还想把我当成安身的家园,救了我,就等于拯救了你们自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材料一:小力学习非常吃力,对待老师的提问总是哑口无言,看到自己少得可伶的分数,他痛苦地说:“坐教室如同坐监狱!”
材料二:在西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群孩子在一间破旧的窑洞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主人翁对学习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呢?
(2)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学习?
(3)你打算今后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对待学习?
刘全从小就立下大志,将来要当这个家,那个家,但进入初中以来,刘全总觉得自己的能力上不如这个,不如那个。
“你看,黄莹反应真快,老师一提问题,还没等说完,她就举手回答,而且答得相当精彩。”
“为什么我的记忆力不好,老是丢三落四。”
“陈诚好活跃,人际交往能力特强,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我家对面的男孩聪明极了,参加全省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真叫人羡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刘全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你能告诉他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吗?
(2)假如你是刘全的好朋友,请你为他送上一句忠诚的祝福语。
进人初中后,我们发现有些同学爱穿一些奇装异服,做一些新潮的头式。在他们看来,这才叫“酷”,有个性。一旦受老师或家长指责,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独立选择的权利,用不着父母或老师管。你认为他们的认识对吗?为什么?
材料一: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受到代表委员热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请你阅读以上材料,运用国情国策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试着说一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3)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