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请回答: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摘自《梦溪笔谈》
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3)简要说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救灾的影响。
(4)从我国古代的救灾措施中你得到那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下逮以治天下也。
材料二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借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清史稿》卷一七六《军机大臣年表一》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回答:
(1)材料一、二中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各是怎样?有无本质的区别?为什么?
(2)材料三认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对此你怎样认识?
(3)谈谈你对材料四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8分)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
——摘自《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
——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从材料一二三,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
(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
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
基本职权 |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近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位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事实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各体现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其突出特点分别是什么?(2分)
(2)请概括指出中英两国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的时代背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中英两国政体进行评价?(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