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大利 耶?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苦支备(       )              (2)虽有少(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4)臣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括号内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常为名大夫。世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常为名大夫:多人成为齐国著名的大夫。多:这里有称赞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   

②而后   

③鲍叔终善   

小白立为桓公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

(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吕子》日:"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 ;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 之,可谓善学者矣。" 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我

【注释】①喑(yīn):哑,不能说话。②败:败坏,荒废。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

鸡犬相

B.皆 空游无所依

其闻则不

C.非能

慕圣贤

D.可 善学者矣

太守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的宋濂在学习上克服了哪些困难。

(4)【乙】文中作者用"   "(用原文语句)阿释了"善学"的观点,【甲】文中的宋濂是另一种"善学",他的"善学"表现在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曾益其所不能。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 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 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此子房 教之也。 当淮阴 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 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有 人之节

能面刺寡人之 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

自非亭午夜分,不 曦月 (《三峡》)

C.而其志甚

亲贤臣, 小人 (《出师表》)

D.而轻用

既出,得 船 (《桃花源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卒然临之而不惊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