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吕子》日:"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 ①;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 ②之,可谓善学者矣。" 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我。
【注释】①喑(yīn):哑,不能说话。②败:败坏,荒废。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 闻 |
鸡犬相 闻 |
B.皆 若空游无所依 |
其闻则不 若盲 |
C.非能 益 之也 |
益慕圣贤 之道 |
D.可 谓善学者矣 |
太守 谓谁 |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的宋濂在学习上克服了哪些困难。
(4)【乙】文中作者用" "(用原文语句)阿释了"善学"的观点,【甲】文中的宋濂是另一种"善学",他的"善学"表现在 。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影布石上() | B.潭中鱼可百许头() |
C.乃记之而去() | D.斗折蛇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下列句子中的“以”和“以其境过清”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 B.计日以待 | C.以衾拥覆 | D.以中有足乐者 |
本文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石、水、鱼、树木的描绘,突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下列句子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D.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下列有关甲文和乙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门庭若市”意思是说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一方面也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
B.乙文中的“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其中“吾义固不杀人。”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公输班大义凛然的语气。 |
C.甲文中的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
D.乙文中的“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突出了墨子不辞劳苦 ,急切停止这场战争的想法 ,从而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即反对不义战争。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子成功地止楚攻宋,邹忌也成功地说服了齐王进贤纳谏,他们两人的论辩艺术共同点是什么?又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丙文加线的词语。
(1)玉盘珍羞直万钱珍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歧路,今安在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3分)
(1)休祲降于天
(2)长跪而谢之
(3)先帝不以臣卑鄙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义”在不同的背景下、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含义。甲文唐雎不辱使命是义,乙文诸葛亮许以驱驰临危受命也是义。你能说说他们“义”的不同内涵吗?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 | B.菊,花之隐逸者也。 |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蒋士铨①的《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一文。
铨四龄②,母日授四子书③数句,抱铨坐膝上教之。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④,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⑤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⑥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⑦,旋⑧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⑨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①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②龄:岁。③四子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④竹丝合所识字: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⑤组绣纺绩:组绣,刺绣;纺绩:纺织。⑥咿咿:指读书声。下文的“轧轧”指织布声。⑦夏(jià)楚:责打。⑧旋:随即。⑨及此:这时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日训十字()②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③与轧轧相间()④儿怠,则少加夏楚()
⑵与例句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误,乃已
A.乃密布字印(《活板》) |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C.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 D.屠乃奔倚其下(《狼》)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母日授四子书数句翻译下列句子。
⑴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