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先帝遗德 (       )       (2)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3)引喻失 (           )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翻译下列句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在本奏章中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 的真挚情感。从选文中来看,“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2)清涟而不妖()
(3)不可玩焉()(4)忆年少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湖 中 荷 花 尽 作 飘 摇 之 态
文中画线句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甲乙两文有何不同?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禹钧恕人过(9分)
窦谏议禹钧①,为人素长者。先,家有仆者,盗用过房廊钱二百千,仆虑事觉,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写券,系于臂上,云:“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自是远遁。禹钧见女子券甚哀怜之即时焚券收留此女,嘱妻曰:“养育此女,及事日,当求良匹嫁之。”及女笄②,以二百千择良匹,得所归后旧仆闻之归,感泣诉以前罪,禹钧不问。由是父子图禹钧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选自《窦谏议录》)
【注释】①窦谏议禹钧:窦禹钧,五代燕山人氏。谏议,官名。②笄(jī):古代特指女子成年。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远遁()②由是父子图禹钧像()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
禹 钧 见女 子 券 甚 哀 怜 之 即 时 焚 券 收 留 此 女
心生贪念,窃人钱财,是让人深恶痛绝之事。盗走窦家资财的仆人“远遁”后,作为主人的窦禹钧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纵观全文,窦禹钧身上具有哪些美德?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遥闻深巷中犬吠余闻之也久
B.不能指其一端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C.宾客意少舒义不杀少而杀众
D.一时齐发瞬发于畎亩之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文中首尾两次交代“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表演道具的简单?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一国吏民皆来贺()(2).有一老父衣粗衣()
翻译句子。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伤 仲 永
王安石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无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卒之为众人/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请结合伤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