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 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其外应,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慈幼曹,而抚育之 籍:户籍。
C.官吏恐激变,不敢诘:责问。
D.可大任属:委托。

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B.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C.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D.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靑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5分 )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5分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翻译下列语句
1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9.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0.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完成9——15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公从之
B.卮酒安足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夫晋,何厌之有不然,籍何以至此
D.刑人如恐不胜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起,立而饮之   夜缒而出
B.其意常在沛公也   吾其还也
C.臣死且不避   且贰于楚
D.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劳苦而功高如此  秦王目眩良久
B.沛公居山东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项王许诺 行李之往来
1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素善刘侯张良④君安与项伯有故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欲止不内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范增数目项王⑨共其乏困⑩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⑦/④/③⑨/⑤⑧/⑥⑩ B.①②⑦/③/④⑨/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⑨⑩ D.①②⑩/③/④⑤/⑥⑨/⑦⑧
1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无能为也已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共其乏困④秦王必说见臣⑤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⑦张良出,要项伯⑧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③⑥⑦  B.①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⑦⑨  D.③⑤⑥⑨⑩
1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因击沛公于坐
15.关于节选语段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此段亦然。
B.鸿门宴上的情节波澜起伏,可谓三起三落。三起是: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三落是:项王赐座、项王赐酒、沛公如厕。
C.在两位武将的较量中,项庄虽勇而无谋;樊哙举止粗犷却心思缜密,一番慷慨陈词其实是巧言善辩,而且迎合了项羽的自大心理。
D.古代宴客,东面为上位,张良西向而坐,坐的正是东面,因为张良是沛公的主要谋臣,也体现了项羽礼贤下士的气度。

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吴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车,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购昊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让日:“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日:“帝趣侯信也!”上日:“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日:“彼背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日:“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载,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日:“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日:“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日:“引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日:“吾不用也。”召诣廷尉。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走:逃跑
B.汉购吴王千金  购:悬赏以求
C.陛下侯之    侯:侯爵
D.庸知其盗买县官器 盗:用不正当手段谋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吴楚既饿,乃引而去。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B.①吴王濞弃其车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怨而上变告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②因谗之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亚夫用兵有方。抗击吴楚叛军时,他避其锐气,断其粮道,在其饥饿撤退之际以精兵追击,结果大胜刘濞的军队。
B.周亚夫因平叛有功,迁为丞相,很得景帝重视;但好景不长,又因在太子废立和王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左,被景帝疏远。
C.景帝赐周亚夫大块的肉,却不给他筷子;又说周亚夫不配做自己的大臣。这些足见他对周亚夫已经极度不满。
D.洪迈认为周亚夫是有功的大臣,对他无罪而死,深感悲痛。认为这是景帝怨恨周亚夫违忤已意,加罪陷害而造成的悲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5分)
译文: 
(2)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5分)
译文:

文言文阅读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殃;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鹿游于朝也。”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厚赋天下,不爱其费爱护 B.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牢狱
C.榜掠千余,不胜痛拷打 D.逮秦之地狭隘及时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以忠死,宜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C.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D.幸二世之寤而赦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斯在狱中想到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这些才智过人的臣子都很忠诚,却被夏桀、商纣和夫差杀死,所以自己尽忠而死是应该的。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竟不顾后果杀死亲兄弟自封为皇,残害忠良,重用奸臣,大规模修建阿房宫,对百姓横征暴敛,其治必不长久。
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列了七大罪状,以让奏书能够顺利地上报二世,希望二世能觉悟醒察并赦免他。
D.李斯虽遭受严刑拷打,但仍不顾—切地以实情对答,他自恃口才好,有功于朝廷,即使二世派人验证他也不改口供,终于获得二世的欢心。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答:

(2)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策(孙策)薨,诸长吏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丧服,这里作动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使,曹公(曹操)司空(官职名)辟(征召、征聘),皆不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阳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锁钥)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关羽既败,权使翻筮(占卜)之,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如翻言。权曰:“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长吏欲出赴丧并:一起,一同。
B.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赴任,上任。
C.欲鞭击禁,权呵止之抗:对抗,反抗。
D.权于是大‍怒,剑欲击之手:手拿,手执
1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汝欲伪求免邪
其无礼于晋
B.芳阖户不应遽避之
朝济夕设版焉
C.城中人岂可尽信
燕国见陵耻除矣
D.后‍权楼船会群臣饮
嘉为先言秦王曰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虞翻“疏直”的一组是(    )
①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    
②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③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
⑥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虞翻遇事周全,深谋远虑。孙策死后,他劝阻了一些想去赴丧的官吏,保持了社会的安定;麋芳出降,他建议要先控制住城门,以防有变,挫败了城中伏击的阴谋。
B.虞翻非常好酒,喝酒后总是冒犯孙权。一次孙权亲自敬酒,他假装醉酒卧地;孙权走后,他又起身。孙权为此把他流放到交州,此后他以讲学为生。
C.虞翻正直坦率,遇到看不惯的事,他总是挺身而出。于禁骑马和孙权并排而行,遭到他的呵斥;乘车与麋芳相遇,麋芳的部下要他让道,遭到他的讥讽。
D.虞翻有多方面的才能。他懂医学,曾为吕蒙治病;他会占卜,预言关羽两日被杀,果然得到了验证;他学识渊博,曾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释。
17、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

(2)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