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材料作答。
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增加,该点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a~d4种植物的单个植株在自然CO2浓度及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如下表。
植物种类 |
光补偿点(klx) |
光饱和点(klx) |
a |
1~2 |
30~80 |
b |
0.2~0.3 |
50~80 |
c |
0.5~1.5 |
20~50 |
d |
0.1~0.2 |
5~10 |
(1)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 ;利用CO2的具体部位是 。
(2)光照强度为0.4 klx时,表格中 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3)仅考虑温度和CO2含量的影响,在温度较高,CO2较少的密闭温室中,植物的光补偿点较 。大田玉米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玉米的光饱和点要高,主要原因是 。
Ⅱ.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4)为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 法分离。
(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 。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 。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多套相同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0 |
5 |
5 |
无菌水/mL |
- |
- |
5 |
5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0.1 |
0.1 |
温度(℃) |
5 |
25 |
5 |
25 |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第五步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_________,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_________,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显微镜计数时,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则应当将样液适当_________后再计数。
(4)在理想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充足、没有天敌和灾害等,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
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如下图1的四个暗箱中,其中第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1,用③和_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
(2)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表示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曲线OH段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增高,促进生长的作用_________ (加强或者减弱),曲线上C点表示此浓度的生长素对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_________生长素浓度。
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激素Ⅱ”是_________。
(2)图中的“(+)”表示_________。
(3)当体内缺乏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Ⅲ合成受阻。
(4)外界寒冷时,人血液中激素Ⅲ的含量将会_________。如果激素Ⅲ的合成量过多,激素Ⅰ和Ⅱ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如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分别写出图中标号①、②、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结构包括_________。(填标号)
(3)在结构⑥上发生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_____。
(4)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扩散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_________的结合。
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填标号)。
(3)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_。
(4)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_________(填标号)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5)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但机体能通过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6)_________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