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③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
①藉:垫、衬。 ②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顾:回头,回头看。 ④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⑤群下:部下。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各言藉背之物
A.至之市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C.昂首观之 | D.心之所向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争者视之 (2)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
(3) 以杖击之 (4) 得其实 翻译下面句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李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宋人献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宋人或得玉⑵故敢献之 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 (2)传不习乎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4)曲肱而枕之 ________ 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学而时习之 | B.温故而知新 | C.人不知而不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翻译下列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班昭续《汉书》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竞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世叔早卒()⑵帝数召入宫()⑶从昭受读。()翻译下面句子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文中写同郡马融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马无故亡而入胡暮而果大亡其财 |
B.其邻人之父亦云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C.马无故亡而入胡此独以跛之故 |
D.不筑,必将有盗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丁壮者引弦而战而疑邻人之父 |
B.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此之谓乎 |
C.此独以跛之故以为顺流下矣 |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其邻人之父亦云 |
“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
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解释句中加点字。
(1)稍出近之(2)以为且噬己也 (3)技止此耳(4)因跳踉大阚下列句中的“之”指代内容不同的一项是()
A放之山下 B然往来视之 C虎见之 D蹄之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并写出这个成语的比喻义。
成语:
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