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陆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相信并佩服。 ( )
②意见不一致。 ( )
③形容谁的明净。 (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A. 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 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好风气。
C. 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足 满意﹚,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成功),但是你的(眼光 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像车轮一样。
(1)这个文段选自课文《寓言两则》中的。
(2)“昌”字是()结构,音节(),应查部首(),组词()。
(3)认真读文,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果然突然 竟然瞄着盯着瞧着
(5)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和 ()的修辞手法。
(6)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拜访()牢记( )训练()全神贯注()
(7)纪昌是怎样练习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的?请用“”在文中划出来。
(8)从纪昌练习眼力这个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有一天,她驾着一只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料海上忽然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把小舟掀翻了,她被淹死在大海里。
炎帝的女儿死后变成了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她常常飞到西山去,用嘴衔着一粒小石子或者一段小树枝,再飞回东海,把小石子或小树枝投进海里,决心要填平这害人的大海。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算了吧,你这只既可怜又可笑的傻鸟!你就算填上一百万年,也别想填平。”
精卫在高空回答说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填到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1)故事里的“精卫”原是;因为,变成了一只小鸟。
(2)用“”画出文中描写精卫鸟外形的句子。
(3)精卫鸟为什么要把大海填平?
(4)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这则故事的体裁是()
| A.童话 | B.寓言 | C.神话 | D.传说 |
(6)读了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内阅读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命令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 “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宽恕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锋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1)本文段选自。
(2)用“√”选择正确的词语。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定()惩罚()违抗()屈服()
(4)把画横线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改成句末用句号的句子。(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5)请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宙斯和火神。
(6)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
谦虚
大森林里有一株小小的桃树,春天开满了红色的花朵。它自以为很美丽,就得意洋洋地对竹子说:“竹哥哥,我的脸和衣裳都是红的,你看多么美丽!不像你那样脸青唇白,又高又瘦,你说是不是?”竹子摇头不理它。
桃树又对柳树说:“柳树姐姐,你怎么总是丧垂头丧气的,不能振作起精神来?你看我多么健美,不是人见人爱吗?”柳树也懒得理它。
桃树又对松树说 松伯伯 你老得手指都弯曲了 总是穿着这件绿衣裳 为什么不换一件红的呢 松树也不跟它说话
春天过去,桃树的红衣裳不见了。到了冬天,只剩下几根枯枝,那时谁都不理它,只有松伯伯摇掉头上的白雪,轻轻地对它说:“你为什么没有朋友,你知道吗?那是你在得意的时候,太不谦虚了!”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瘦() 弯曲() 谦虚()
(2)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再写两个表示神态的成语。
、、、、
(3)在第三自然段的 里加上标点符号。
(4)短文分别写了桃树与()的谈话,从谈话中,你认为它们的态度怎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森林里的桃树与几种植物的对话。()
②桃树瞧不起几种植物。()
③不论在什么时候,对任何人都要谦虚,不要炫耀自己,瞧不起别人。( )
④桃树瞧不起柳树、竹子、松树,松树批评它太不谦虚!()
(6)你读了这篇短文后一定有许多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不了。
纪昌学射( 19分)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下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画线句子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 ,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
(2)在第二文段中,用“—”画出纪昌苦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纪昌动作的词有:
(3)飞卫让纪昌练习眼力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第二步是。据说纪昌练习看虱子用了三年时间,从中可以看出纪昌的,文中“”一词说明纪昌坚持练习,从没间断。(4分)
(4)用“﹏”画出描写纪昌本领练得相当到家的句子。
(5)我认为纪昌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最根本原因是
①
②
(6)阅读了课文,我知道《纪昌学射》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3分)
(7)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