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马罗大叔(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选自《陈忠实文集》)
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
(1)咱们……好苦哇……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
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祝福草原
王巨才
①当年,沈从文躺在山地上,面对一片绿色,感叹道:“企图用充满历史霉斑的文字来写它时,竟是完全的徒劳。”而此时,当我站在巴彦和硕草原上放眼四望,白云悠悠,醉人的草色从脚下蔓延开来,无远弗届,恣意晕染,一直铺排到天际线上,我搜索枯肠,同样不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浩瀚的绿色!
②一条亮晶晶的河水正从天边蜿蜒而来,宁静而温顺,如同远古人类留给草原的一条哈达,祈福苍生,寄意悠远;又像某位云间书派大师的神来之笔,收放自如,奥秘无穷。司机包叔说,那是伊敏河,由此向北流去,与海拉尔河会合,再一路绕行,汇入额尔古纳河。
③此时,山梁背后忽然传来一串悠长的牧歌,歌声浑厚而低沉,苍茫而忧伤,静静听来,怅惘的情绪,直欲让人心魂震颤。包叔说,这是一首古老的蒙古歌曲,是年老的阿爸唱给远嫁的女儿的,也可能是小伙子在思念他曾经的恋人,大意是:
……岸上的骏马拖着缰绳,
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
出嫁到遥远的他乡……
④这回肠荡气的歌竟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跪拜的冲动——为这辽阔洁净的白云蓝天,碧水绿野,也为了这马背上强悍而重情的民族。此时,我的脑海里又回响起那句同样牵魂动魄的歌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⑤包叔说,这才是开始,呼伦贝尔有80000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30多个民族,多姿多彩,越走越好看。果如所言。这一路从海拉尔到满洲里,沿伊敏河和额尔古纳河穿行,西山森林公园、红花尔基林海、巴尔虎草原、额尔古纳湿地,留在脑子里的满是“绿遍天涯”的记忆。最难忘的是扎赉诺尔的几处牧场,那真叫“花的草原”——丝绒般油绿油绿的草地上,金黄的金针花、紫红的苜蓿花、窈窕的韭菜花、灵动的蝴蝶花、富丽的芍药、娇艳的山丹,星星点点,粲然夺目,微风拂过,草偃花摇,芳香扑鼻。包叔说:“没花的草原哪能叫草原!我在队里放牧时,每天清晨骑马跑一圈,露水打湿的裤腿上都会沾满五颜六色的花粉,拍都拍不掉。”
⑥包叔插队的地方,是贝尔湖附近的一个嘎查(生产队)。贝尔湖与西北面的呼伦湖,像一双清澈的眼眸,亿万斯年,深情地仰望着辽远的苍穹。包叔插队时,与一户牧民家庭生活在一起。他说,牧民是天生善良的,在他们眼里,一切生灵都是弱者,都需要同情呵护。在草原上,常会听说有的家庭孩子成群,其实不少是捡来或别人送来的,他们一视同仁地疼爱。即使是对那些幼小的羊羔、牛犊、马驹,他们也不时搂在怀里,以同样的昵称去表达爱怜。
⑦生活在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天地里,草原民族永远是心地宽厚、心境澄明的。他们对给予他们无限恩惠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满怀崇敬与感激,认为万物有灵,决不可毁伤与亵渎。牧民反感和抵触那些“征服”“开垦”“采挖”之类的字眼。一块草地,是长生天留给人类的,一旦毁坏无法复原,怎可随便开挖呢?一座山峰,那是神灵栖息之所,怎能征服得了呢?一条溪水河流,是草原生命之源,怎可祸害污染呢?包叔告诉我,牧民虽逐水草而居,不断迁徙,但那些搬迁过毡包的地方,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决不会留有垃圾余物和裸露的坑洼。
⑧包叔不会注意到,就在他温热的回忆与动情的言说中,我已感动得热泪盈眶。是的,这美丽的、绿色的草原,宁静的、和平的草原,充满神性的天堂般的草原啊,是最适于安妥灵魂、回归本源的地方。
⑨巴尔扎克时代“天才”的“独一无二”的女作家乔治•桑,病危时留给尘世的最后遗言是:“请留下……一片绿色!”
⑩托尔斯泰长眠在他的庄园里,林间的墓碑是一抔长方形土墩,上面长满绿茸茸的苔藓。
(11)那么,就让我们像海德格尔忠告的那样:“学会严肃地对待那里原始单纯的生存吧!”因为“他们所需所想的是对其存在与自主的静谧生活的维系”。
(12)祝福草原!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用当年沈从文面对一片绿色的感叹引出对巴彦和硕草原的白云草色的描写,却搜索枯肠,不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B.第④段写浑厚而低沉、苍茫而忧伤的草原牧歌使作者产生强烈的跪拜的冲动的原因,在结构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⑦段中作者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情感强烈地表现了牧民对那些“征服”“开垦”“采挖”草原的行为的反感和抵触。
D.本文在写作上最重要的特点是旁征博引,资料丰富,引用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某种感受和观点,但引用太多,给人以累赘的感觉。

E.“天无私覆、地无私载”的意思是天宇无私地覆罩万物,大地无私地承载万物。作者用它概括了草原的特征,也借此点明了“草原民族永远是心地宽厚、心境澄明的”原因。
作者引用沈从文的话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回答。
文章写到第⑧段似乎就该结束,而作者却还在后面用几段话写乔治•桑的遗言、巴尔扎克的墓地和海德格尔的忠告。你怎么理解?请简要回答。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祝福草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什么耳机线总是绕成一团?
①每次从包里掏出耳机打算听音乐的时候,都会发现,不管事先把耳机线缠得多整齐,它永远都会在包里扭成一团乱麻。近年来,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对于电线打结有好多种有趣的解答。
②长而柔软的绳子在自然状态下会自发形成许多不同的构型:或许是一条整整齐齐的直线,或许是绳子的一端弯曲并与中段交叉。而在实际情况下,后一种情况占了大多数:绳子总是倾向于自我缠绕,最终结成一团。在这些随机的构型中,基本没有不成团的,所以这些绳子最后基本都会变成一团乱麻。一旦打结,从能量上来说就不太可能自动解开了。因此,绳子的结只会越来越多。
③为此,数学家们还开创了一个拓扑学的分支学科,叫做纽结理论,用来研究纽结的数学特性。纽结的数学定义是处在三维空间里的任何简单封闭曲线。利用这个定义,数学家们把纽结分成了几类:例如最简单的三叶结,绳子与自身只交叉3次;类似地,还有绳子与自身交叉4次形成的结,也就是八字结。数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组称为琼斯多项式的数字公式来定义每种纽结。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纽结理论都被认为是一种有些高深莫测的数学分支。
④2007年,物理学家道格拉斯·史密斯和他当时的本科生道林·雷默决定用真正的绳子亲手验证一下纽结理论的可行性。在实验中,他们把一条绳子放入盒子中,然后翻转盒子10秒。随后,雷默又改变绳子的长度、硬度、盒子大小、翻转速度等参数,进行了约3000次重复实验。结果显示,在大约50%的概率下,绳子会打一个结。而影响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绳子的长度:长度小于1.5英尺(约46厘米)的绳子打结的情况较少;而随着长度增加,打结的几率也增大。然而这也有上限,当绳子的长度达到5英尺(约152厘米)时,它就会充斥整个盒子,在超过50%的情况下都不会打结。
⑤雷默和史密斯还利用数学家们发明的琼斯多项式将他们观察到的纽结进行了分类。根据纽结理论,共有14种基本的纽结,它们都包含不多于7个交叉。
⑥研究者们最终建立了一个模型来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总的来说,为了把绳子放进盒子里,就必须把绳子盘绕起来。此时绳子末端就会与绳子的某些节段平行。当盒子翻转时,绳子末端就有可能落到平行节段的中间而形成交叉。经过多次交叉后,绳子末端基本上就会缠绕在绳子的某个节段上,从而形成不同的纽结。
⑦研究者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如果使用较硬的绳子,打结的几率就会减小。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公司将最近几代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都选用了较硬的材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又细又长的圣诞树彩灯总是一团糟,而又短又粗的接线板电线却总能平平整整。
⑧另外,较小的容器也能防止打结。实验发现,较长的绳子在较小的盒子中时,由于绳子有一种展开的趋势,所以它会紧贴盒子内壁,从而在盒子翻转时绳子末端不会掉到绳子中段缠绕起来。
下列各项不属于“纽结理论”概念的表述的一项是()

A.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长而柔软的绳子总是倾向于自我缠绕,最终结成一团。
B.纽结理论是拓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用来研究纽结的数学特性。
C.纽结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扭结,即处在三维空间里的任何简单封闭曲线。
D.纽结分为三叶结、八字结等类型,每种纽结都可以用一组称为琼斯多项式的数字公式来定义。

下列对扭结现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长而柔软的绳子在自然状态下会自发形成整整齐齐的直线或许是绳子的一端弯曲并与中段交叉等许多不同的构型。
B.在绳子的随机构型中,绳子在自然状态下最后基本都会变成一团乱麻。
C.扭结现象与绳子的长度有关,46厘米到152厘米左右的绳子随着长度增加,打结的几率也增大。
D.较长的绳子在较小的盒子中时,绳子的有一种展开的趋势,使它会紧贴盒子内壁,从而在盒子翻转时绳子末端不会掉到绳子中段缠绕起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盒子里盘绕起来的绳子在翻转时,绳子末端就落到平行节段的中间而形成交叉。经过多次交叉后,就形成了不同的纽结。
B.根据扭结理论,绳子一旦打结,从能量上来说就不可能解开了,而且绳子的结只会越来越多。
C.物理学家道格拉斯•史密斯和他当时的本科生道林•雷默用真正的绳子亲手验证了纽结理论的可行性。
D.接线板电线又短又粗,苹果公司将最近几代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都选用了较硬的材料,都是应用了扭结理论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旅人的心
鲁彦
母亲近来显然正深深地记念父亲,又加上年纪老了,所以一见到她的小孙儿吃牛奶,就对我说了又说:“正是这牌子,有一只老鹰!……你从前,也吃的这牛奶。你父亲真舍得,不晓得给你吃了多少,有一次竟带了一打来,用木箱子装着。那是比现在贵得多了。他的收入又比你现在的少……”
但是我自己所能记忆的我对于父亲的感情,却是从六七岁起。
父亲向来是出远门的。他每年只回家一次,每次约在家里住一个月。时期多在年底年初。每次回来总带了许多东西;肥皂,蜡烛,洋火……都够一年的吃用。此外还有专门给我的衣料,玩具,纸笔,书籍……
我平日最欢喜和姊姊吵架,什么事情都不能安静。但是父亲一进门,我就完全改变了,安静得仿佛天上的神到了我们家里。父亲从来不对我说半句埋怨话,他的态度是庄重的,但脸却是和气。他爱讲故事给我听,他所讲的多是他亲身的阅历,没有一个故事里不含着诚实,忠厚,勇敢,耐劳。他学过拳术,偶然也打拳给我看,但他接着就讲:学会了这一套不可露锋芒,只能在万不得已时用来保护自己。父亲虽然不是医生,但因为祖父是业医的,遗有许多医书,他一生就专门研究医学。他抄写了许多方子,配了许多药,赠送人家,常常叫我帮他的忙。
父亲一回来,我仿佛新生了一样:有事可做,也有学问可求。然而这时间是短促的。将近一个月,他慢慢开始整理他的行装,一样一样地和母亲商议着别后一年内的计划了。
到了远行的的时候了,父亲和平日一样,满脸笑容。他确信他这一年的事业将比往年更好。母亲和姊姊终于勉强地把眼泪忍住了,只有我大声啼哭着,牵着父亲的衣襟,跟到了大门外的埠头上。
其实我并没想到把父亲留在家里,我每次是只想跟父亲一道出门的。
父亲离家老是在夜里又冷又黑。想起来这旅途很觉可怕。那样的夜里,尤其是在河里,到处都潜着吃人的水鬼。一路所经过的两岸大部分极其荒凉,这里一个坟墓,那里一个棺材,连白天也少有行人。
但父亲却平静地走了,露着微笑。他不畏惧,也不感伤,他常说男子汉要胆大量宽,而男子汉的眼泪和珍珠一样宝贵。
十七岁那年的春天,我终于达到了我的志愿。父亲往江北去,他送我到上海。母亲这次伤心地哭了。但我没有被她的眼泪所感动。我很久以前听到可以出远门,就在焦急地等待着那日子。那一夜我几乎没有合眼,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快乐。
夜是美的。看见一幅黑布蒙在天空上,这里那里镶着亮晶晶的珍珠。两岸上缓慢地往后移动的高大的坟墓仿佛是保护我们的炮垒,平躺着的草扎的和砖盖的棺木就成了我们的埋伏的卫兵。树枝上的鸟巢里不时发出嘁嘁的拍翅声和细碎的鸟语,像在庆祝着我们的远行。河面一片白茫茫的光微微波动着,船像在柔软轻漾的绸子上滑了过去。清洌的水的气息,重浊的泥土的气息和复杂的草木的气息在河面上混合成了一种特殊的亲切的香气。
我们的船弯弯曲曲地前进着,父亲不时告诉着我这是什么桥,现在到了什么地方。
当我踏上埠头的时候,我发现太阳已在我的背后。完全是个美丽的早晨。埠头上忙碌着男女旅客,成群地往山坡上走了去。挑夫,轿夫,喊着,追赶着,跟随着,显得格外的紧张。第一次远离故乡,跋涉山水,去探问另一个憧憬着的世界,我的血在飞腾着,我坚定地相信我将有一个光明的伟大的未来。
但是暴风雨卷着我的旅程,我愈走愈远离了家乡。一直过了七八年,我才负着沉重的心,第一次重踏到生长我的土地。
父亲出门时是多么的安静,舒缓,快乐,有希望。他有十年二十年的计划,有安定的终身的职业。而我呢?紊乱,匆忙,忧郁,失望,今天管不着明天,没有一种安定的生活。
实际上,父亲一生是劳碌的,他独自负荷着家庭的重任,远离家乡一直到他七十岁为止。然而,他一生是快乐的。尽管天灾烧去了他亲手支起的小屋,尽管我这个做儿子的时时在毁损着他的产业,但他的心一直到临死的时候为止仍是十分平静的。他相信着自己,也相信着他的儿子。
(有删改)
[注]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愤怒的乡村》,散文集《随踪琐记》等。
作者为什么从母亲对父亲的回忆写起?试分析开头段的作用。
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试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本文题目是否可以换作“我的父亲”?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征信报告”可能让你摊上大事儿!
2015年元旦刚过,央行就放下“一家独大”的身段,批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很多人都模模糊糊地知道央行那里有一个记录每个人信用状况的系统。不过,日常生活似乎和它没什么关系,申请信用卡额度不需要调查征信记录,老百姓也不开公司。所以,很多人第一次对自己征信记录的深刻领悟,是办理个人房贷到了最后一步,到央行查征信记录,发现自己有信用卡逾期记录,结果房贷无法享受打折优惠。
央行开放个人征信业务后,滴滴打车的爽约记录、骗取保费时伪造的个人信息、网店贩卖假货的差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或将成为你的“污点”,严重影响今后生活。
较之国外已经发展近200年的信用市场,我国自1992年才开始建设的征信体系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也刚刚起步,可以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
良好的信用记录能帮助个人享受更低的利率优惠、更高的信贷额度。长期以来,人们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个人信用认可。因此,很多人都因为偶然一次信用卡逾期吃了大亏——没有辅助数据,银行真不好对着孤零零的一个信用卡逾期记录判断他是不小心还是有意为之。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衡量一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应根据方方面面的信息。但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信息大多集中于银行的信贷记录,对于个人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尚缺乏信用报告。
在美国,信用可以打分。FICO就是全球最著名的信用打分私企。大部分美国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分数,高于一定标准,申请信用卡、办贷款就会一路顺风;低于一定标准,相同的申请就可能困难重重,需要比分数高的人多提供一大堆材料。信用分则包含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购物出行、水电费甚至地铁逃票都会成为影响信用分的因素。看来,老外更守规矩,并不是因为他们个个道德崇高,而是整个信用环境都在鼓励大家守规矩。
互联网企业纷纷“抢滩”征信行业,为已被央行“垄断”多年的个人征信行业注入了新鲜元素,也带给人们更多期待。
“比起传统数据,互联网数据涉及的范围更广,种类更多。” 芝麻信用副总经理邓一鸣表示,“我们可以瞄准央行征信记录未能覆盖的群体,比如没有过借贷行为、没申请过信用卡的人,或者学生群体。这部分人没有征信记录,但可能是活跃的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行为轨迹,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信用等级,出具信用报告。”
互联网应用广阔,个人信用的应用场景也日趋丰富,将不仅限于金融领域,而是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督促人们将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记录。也许今后在相亲网站上,可以通过信用数据筛选伴侣,防止骗婚;租房时可以通过出具信用报告,顺利通过房东考察;求职时,也可以凭借信用报告获得单位的认可……
(《Vsta看天下》2015年第2期)
下列有关“征信”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很多人第一次对自己征信记录的深刻领悟,是办理个人房贷到了最后一步,发现自己有信用卡逾期记录,结果房贷无法享受打折优惠。
B.央行开放个人征信业务后,滴滴打车记录、骗取保费的个人信息等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或将成为你的“污点”,严重影响今后生活。
C.我国自1992年才开始建设的征信体系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可以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
D.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信息大多集中于银行的信贷记录,对于个人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尚缺乏信用报告。

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都因为偶然一次信用卡逾期吃了大亏——没有辅助数据,银行真不好对着孤零零的一个信用卡逾期记录判断他是不小心还是有意为之。
B.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衡量一个客户的信用状况,应根据方方面面的信息。
C.大部分美国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分数,高于一定标准,申请信用卡、办贷款就会一路顺风;低于一定标准,相同的申请就无法进行。
D.互联网应用广阔,个人信用的应用场景也将不仅限于金融领域,而是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督促人们将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记录。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元旦后,央行批准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腾讯旗下的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B.美国人的信用分包含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水电费甚至地铁逃票都会成为影响信用分的因素。整个信用环境都在鼓励大家守规矩。
C.互联网企业纷纷“抢滩”征信行业,为已被央行“垄断”多年的个人征信行业注入了新鲜元素,也带给人们更多期待。
D.没有过借贷行为、没申请过信用卡的人,没有征信记录,但他们是活跃的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行为轨迹,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信用等级,出具信用报告。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中国艺术的审美思维不会倾向于过于理性的日神式的单纯静观,也不会倾向于非理性的狂热的酒神式的单纯体验,而是将两者加以统一平衡后的新的形态——月神式的悟性玩味。如果说,西方艺术在思维上体现了空间化倾向,其作品是静止的,可分析的,那么,中国艺术则体现了时间化倾向,其作品是动态的,线状的。
玩味作为中国独特的审美思维,它既不同于静观,也不同于体验,却又包含静观与体验于其中。钱穆有一段话很能说明这方面的不同。他说:“观西方剧,可使其心常在剧,观中国剧,可使其剧常在心。”把审美的对象放在自己心中去慢慢地、细细地咀嚼、品评、玩味,正是中国审美思维不同于西方之所在。所以,在“玩味”中,“味”是作品中的一种审美特质,同时又依存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玩”是审美者的审美活动及过程,它既不是对作品特质的被动地反映再现,也不是主体自我的表现,而是作品特质与审美者心灵的一种共振与契合,一种同游与全息。这种共振与同游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经过反复地把玩之后可以不断发生新的创造的。
中国人的“玩味”将西方人的分离了的“静观型”与“体验型”、“知觉型”与“运动型”、“旁观型”与“分享型”等两极连接统一融合起来。如果说,西方人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精神表现为分离对立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这两个极端,那么,中国人则把它们统一起来,或者说,取两者之中间点,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思维──“玩味”思维。这种思维正好与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相一致,所以用它来标示与西方“日神”、“酒神”迥不相同的审美思维亦特别合适:月亮有光,但不明亮;能分辨物体,但不清晰;皎洁迷朦的月色能使你微醉,而决不会发狂。比较起来,西方的“日神精神”偏向于科学,而“酒神精神”又偏向于宗教,中国的“月神精神”则更是艺术的,审美的。
(选自刘承华《中国艺术的“月神”精神与“玩味”思维》)
结合文意,简要概括中国艺术中的“玩味思维”的特点。
钱穆说:“观西方剧,可使其心常在剧,观中国剧,可使其剧常在心。”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请根据文意概括西方的“日神”、“酒神”的艺术思维和中国的“月神”的艺术思维有何不同?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中国人更偏爱“月神精神”的例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