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材料三 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在过去几十年内引领现代数字技术设计与发展的人,曾对他的团队说,要去做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那些伟大的、会改变历史的事情。
苹果Ⅱ的成功……使它的影响渗透了从烙铁到订书机的各个领域。苹果让自己的亮相遍布各种产品、各个流派,惠及好几代人。苹果在设计领域的领袖地位快速扩展到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精心计划的策略都是为了让你舒适地使用更多、更不同、更好的苹果产品。
——《改变世界的苹果》
(1)材料一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
(3)结合材料三分析,苹果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你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5分) 以“思想文化”为切入点探究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种重要的学习思路。
【主题1】宋朝文化魅影在福建
材料一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主题2】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
材料二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在明清。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主题3】欧洲人视野中的世界
材料三阅读下面两幅世界地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16-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的形状。仔细比较两幅世界地图,简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出现的显著变化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材料二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演说
在朝鲜入侵韩国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20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
——美国·教科书名:《世界历史》(第五版)
材料三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根据材料下列回答:
(1)材料一中怀特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全,50年代中国政府在北面、东面、南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突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各自取得的效果。
(3)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美、西欧、苏联三方的经济角度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变化的原因。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初名总制院,1264年设立,由国师八思巴统领,八思巴是吐蕃宗教领袖。……宣政院在吐蕃有重大事变时,设行宣政院前往处置,但重大军事行动需与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商议。……宣政院长官有帝师(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或宣政院推荐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由朝廷授职。
——选自人民版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880年,清政府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左宗棠在哈密建立军事基地。……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定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利,……
———选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以下材料选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至于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不然:这些地方不独在历史上为异种民族久远聚居的区域,而且在经济上与中国本部各省根本不同,因为中国本部的经济生活,已由小农业、手工业渐进于资本主义生产制的幼稚时代,而蒙古、西藏、新疆等处则还处在游牧的原始状态之中,以这些不同的经济生活的异种民族,而强其统一于中国本部还不能统一的武人政治之下,结果只有扩大军阀的地盘,阻碍蒙古等民族自决自治的进步,并且于本部人民没有丝毫利益。
根据材料下列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宣政院拥有哪些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代对于吐蕃的管理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在收回伊犁的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主张在西藏新疆等地实行民族自决自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中央政府在改善新疆、西藏交通发展上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10分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9分)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熙宁五年三月丙午)宋神宗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熙宁五年初,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以足矣。”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
——《廿二史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结果?(4分)
(4)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