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
| 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
|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
|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
文艺复兴时期和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
|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
|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
|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
| 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 B.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
|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 D.都具有民主色彩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
|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
|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
| 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
|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