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期间某一文件郑重宣告“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已经被翻……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一文件应该是
A.《四月提纲》 | 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C.《和平法令》 | D.《土地法令》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贸中心地位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使我第一个企业(指1920年创办的鸿生火柴厂)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刘鸿生所说的“爱国运动”指的是
A.北伐战争 | B.工人掀起罢工风潮 |
C.反对儒家文化中的糟粕 |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
《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力,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工匠,你不可能
①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②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③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
④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通典》中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材料表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
A.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汉朝 |
B.推行均田制解决了汉代没能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 |
C.关于土地买卖的限令不及汉代宽松 |
D.放松对人民的控制使社会繁盛程度远超汉代 |
《管子·轻重甲篇》载:“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这表明作者主张封建统治者在采取措施保证和促进农业生产时应
A.奖励多种经营 | B.不误农时 | C.减税和免税 | D.借贷予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