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视角二 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6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
视角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新三民主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
视角四 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3)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评价孙中山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三个代表”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在齐国推行了涉及产业、税收、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政体配套改革,第一次形成了系统性的国民经济治理体系。他建立了国储粮制度,国家采购囤积了大量粮食,其数量足以控制市场粮价的波动,以达到丰饥平衡的功效。实行盐铁专卖政策,如在冶铁业上,他实行国有民营,规定只要一发现矿苗,就马上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有敢于擅自开采者,左脚伸进去的,砍左脚,右脚伸进去的,砍右脚。……管仲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修筑宫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视其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
材料二管仲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商止战”,“和平称霸”。就国家内政而言,“以商止战”就是发展商品经济,让国民富裕而不至于造反。就与各诸侯国的关系而言,“以商止战”就是扩大对外贸易,并以军事的威慑力维持均衡。齐国会盟诸侯,规定与会各国要修建道路,划一度量标准,统一斤两称数,好比是在创建一个区域经济的关税同盟体。
《论语·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在儒家看来,他的思想统统都是异端邪说,遭到儒家的抵制,被后世淹没。
——以上材料均摘自吴晓波著《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凯恩斯主义”》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管仲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思想“被后世淹没”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年数
事项

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国家形象”是媒介和人们心理中的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首次出版的美国作家赛珍珠( PearlS. Buck)的《大地》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不仅引起西方对中国的关注,而且改变了19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反面的中国形象。
1942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对这中国满怀希望地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敌人、恐怖”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 -1950)》
材料二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少国外学者承认“看走眼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日裔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中国经验刷新了他的部分看法,他没有料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那么广泛”。伦敦大学教授麦克莱伦认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摘自《我们误判了中国》(2015年1月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形成几种不同形象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为什么会让外国学者“看走眼”?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斯宾塞不加区别的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及行为准则。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凭借内在的生命,不断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向前发展,最后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静止状态。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这种理想境界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进化的规律一样,也是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因此,强者荣华富贵、弱者卑微贫贱都是社会进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自然地严厉惩罚。同时,为了确保人类自然选择的顺利进行,政府应该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斯宾塞的社会政治思想在英美等国受到垄断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1897年在其翻译的《天演论》中,严复同意斯宾塞所认为的自然进化是适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又不接受斯氏把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视为理所当然的强权逻辑。他抱着“唯我所需”的态度……宣扬的是“适者生存”的绝对性和“与天争胜”的必要性,强调……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倘若昧于时势而无所作为,必将被淘汰出局。
——李宪堂《严复与<天演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