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识图知史】
(1)请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图片,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探图识史】
(2)据图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有何特点?
(3)图一到图四分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的探索?
【解图悟史】
(4)中国近代化对当今中国现代化有何启示?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依照本法令……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一一《废除农奴法令摘录》
材料二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四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
——《罗斯福就职演说(节录)》
(1)“材料一中的“法令”是由哪位沙皇颁布的?(1分)依据材料概括该法令的核心内容。(1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1分)这些成果与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1分)
(3)结合材料三说说“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为了挽救材料四中谈到的“危急”,罗斯福颁布了哪一法律加强对工业的调整?(1分) 该法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怎样的特点?
(5)综上所述,这些改革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材料二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制……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强国之鉴》
(1)请写出材料一中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的名称。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2)请写出材料二中北美独立战争的领导人。
(3)综合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个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材料三:
北方某民族姓 |
拓跋 |
拔拔 |
步六狐 |
贺赖 |
独狐 |
汉姓 |
元 |
长孙 |
陆 |
贺 |
刘 |
(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迁都。“魏主”指谁?他想把都城迁到哪儿?
(2)材料二体现了“魏主”哪一方面的改革? “北语”指哪一民族的语言?
(3)材料三指的是“魏主”采用汉姓,“魏主”采用了什么汉姓?
(4)“魏主”进行的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5)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共10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共12分)
(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地名与以上面两幅图片没有关联的诗句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C.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