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 《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信息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信息二: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信息三: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请你根据以上三个信息中的提示,给洋务运动一个公正的评价。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夷物始末》同治朝第25题
请回答:材料中的内容是清朝什么政治派别的主张?你是依据什么内容得出这一结论的?
这一派别在19世纪60----90年代进行了哪些主要实践活动?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
(2)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
(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中A能否管辖D?为什么?
观察下列两幅图,回答相关问题
回答:
(1)图一中的日本钱币和图二中的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材料解析题
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
倘彼交出奴或女奴以为债权,则塔木卡(商人)可以继续将[他或她]转让,可以将[他或她]收回。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请回答:
(1)这些条文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
(2)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
(3)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4)其历史意义是什么?